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余仁仲万卷堂穀梁传考异

余仁仲万卷堂穀梁传考异

不分卷。清杨守敬(1839-1915)撰。守敬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今枝城)人。清末著名舆地学家、校勘学家。出生于世代商贾之家,勤学嗜书,十九年补诸生,同治元年(1862)举乡榜,屡试不第。后考取景山官学教习。随黎庶昌出使日本,到东京收购古书,归国后为黎庶昌校刻《古逸丛书》。选黄冈教谕,调黄州府教授,不久保任知县,加五品衔。张之洞任湖广总督,聘为两湖书院、勤成学堂、存古学堂教习。光绪二十九年(1903)朝廷开经济特科,张之洞奏举,杨守敬名列第一。光绪三十二年选授安徽霍山知县,未赴。武昌起义后,避兵于上海。杨守敬精于舆地、校勘之学,著述很多,有《禹贡本义》一卷、《汉学地理志补校》二卷、《三国郡县表补正》八卷、《隋书地理志考证》八卷、《古地理志辑本》三十二卷、《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若干卷、《水经注疏》八十卷、《水经注要删》十二卷、《水经注补遗》及《续补》六卷、《水经注图》八卷及《日本访书志》、《丛书举要》、《观海堂汇刻》等。《余仁仲万卷常穀梁传考异》附刻于黎庶昌影刊宋绍熙本《穀梁传》后,卷首有光绪癸未(1883)守敬自序。按: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自宋以来多附于注疏本流传,单刻本极少。杨守敬、黎庶昌从日本获得影摹宋余仁仲万卷堂刊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无一字缺失,极为完备,学者称为善本。黎庶昌将其刻入《古逸丛书》之中。杨守敬又以《唐石经》、宋监本《春秋穀梁传注疏》、陆德明《经典释文》以及唐、宋学者的观点进行校勘,撰成《考异》,附在书末。杨守敬对异文分别条录,并加以详细的考证,定其是非。考订异同比较精审,可以正注疏本的讹误,补阮元《春秋穀梁传注疏校勘记》的阙漏。

猜你喜欢

  • 临川梦

    清蒋士铨撰。其生平见《冬青树》条。此剧写丞相张居正欲使其子进士及第,求汤显祖助之,被汤显祖拒绝。隐奸陈眉公怀怨汤显祖曾为所辱,而图阻止汤显祖及第。汤显祖遂不应试而归乡,作《还魂记》(即《牡丹亭》)。娄

  • 襄阳外编

    不分卷。明顾道洪编。顾道洪字嗣图,无锡(今属江苏)人,生卒及仕履均不详。该书主要记唐代诗人孟浩然之事。书编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因孟浩然乃襄阳人,故名为《襄阳外编》。书中首列孟浩然像,并

  • 书经疑言

    一卷。清王庭植撰。王庭植字实丞,江西庐陵人,道光二十四年进士。此书较少引用前人旧说,往往独抒己见。如王庭植解释“纳于大麓”,认为“大麓”就是太(泰)山之麓,“古‘太’字无点;麓,山是也。尧使舜行礼,而

  • 四六谈麈

    一卷。宋谢伋(生卒年均不详)撰。谢伋字景思,上蔡(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少卿。著有《药寮丛稿》、《四六谈塵》。此集为专论骈体文的理论著作。所谓“四六”即指骈体文。谢伋指出“四六之工,在于剪裁”。又说:

  • 昌平州志

    十八卷。清吴履福修,缪荃孙、刘治平等纂。吴履福字州牧,光绪五年(1879)任知州。缪荃孙详见《顺天府志》。刘治平,邑绅,曾任福建监察御史。该志自康熙年间续修又已有二百余年未修了,光绪初年,合肥伯相重修

  • 小鸣稿

    十卷。明朱诚泳(?-1496)撰。朱诚泳,号宾竹道人,明太祖五世孙。生年不详,弘治元年(1488)袭封秦王。性孝友恭谨,尝铭冠服以自警,建正学书院,又旁建小学,择军校子弟之秀慧者延师教之,卒谥简。著有

  • 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

    六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四分律合注戒本》辞条。《集神州塔寺三宝感通录》一书,古作三卷,金陵刻经处刻本开为六卷,是道宣于麟德元年(664)六月在长安南郊清官乡净业精舍集成。全书共分三章。第

  • 民国福建通志

    三百十一卷,民国福建通志局纂修。福建省自宋梁克家《三山志》后,记舆地者,不下数十家。惟明黄仲昭《八闽通志》颇称善本。民国初年,国会建议中央政府督各省修志。闽省当局因设通志局,主持重修通志。几经努力,终

  • 中国声韵学

    四编十五章。姜亮夫著。姜亮夫(1902-)原名寅清,以字行,云南昭通县人。1926年入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研究科,后在清华大学研究院攻读语言文字学。1928年起任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等校教授。1935年至1

  • 春秋辑传

    十三卷。宗旨一卷。春秋凡例二卷。明王樵(详见《周易私录》)撰。《春秋辑传》以朱熹之说为宗,并博采诸家,附以己意论断。《宗旨》凡三篇,皆举诸儒论《春秋》精要之语而录之。后有附论一篇,乃王氏论三传本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