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佚礼扶微

佚礼扶微

五卷。清丁晏撰。丁晏(1793-1875)字柘堂,江苏山阳人。道光元年(1821)举人。平生精研经学训诂,笃好郑学。辑《禹贡集解》三卷,对《诗经》之郑笺、“三礼”之郑注研究尤深,认为孔疏曲解郑学,因之考证群书撰《毛郑诗解》四卷、《三礼释注》八卷。丁晏治经学不掊击宋儒,认为汉学、宋学之分是门户之见,汉儒重训诂、宋儒重析理正可互补。平生著述四十七种,计一百三十六卷。《佚礼扶微》是整理古代逸礼的专书。作者认为:王应麟著《困学纪闻》举逸礼篇目,将不是逸礼的当作逸礼;吴澄著《仪礼逸经》则又将真正的逸礼不当成逸礼。因之编成此书。此书按佚经、佚记、佚文、附录、补遗的顺序排列。该书逸礼的搜集范围包括先秦诸子、汉儒论著、乃至宋人著述。态度很审慎,如《说文》田部字明确引自《鲁郊礼》就记载下来,而鸟部鶾字《说文》仅称“鲁郊”就不予收取。但偶尔也有些失误,如引《荀子·大略》文:“《聘礼志》曰:‘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此处,“礼云礼云”之后实非《聘礼志》之语而是荀子自己的话。同时,个别地方辑逸礼竟将宋人语辑进“附录”中也似乎不妥。此外书中有不少个人的看法,如:“中霤礼”是祀土神的,《王制》不是汉文帝时博士所作,《明堂位》、《月令》不止《礼记》所传《月令》,又论《大戴礼记》是西京名儒通用并非假托等等,考证详明。又其书卷首“佚经”下引《论衡·正说篇》“宣帝时河内女子得逸礼一篇。”以阐明旧说“逸礼”三十九篇、四十篇的明相异而实相合,尤为独到。总之,该书搜求逸礼范围之广、考据之精、见解之新足可称礼学名著。世传《南菁书院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正定府志

    五十卷,首一卷。清郑大进纂修。郑大进,广东揭阳人。出身进士。乾隆二十六年(1760)任正定知府。正定府志创修于明嘉靖年间,迄乾隆间已二百余年。郑大进上任后,以“居其地而不能综揽其图籍,守土之耻也”,遂

  • 西峰字说

    三十三卷。明曹学佺(详见《易经通论》条)撰。此书分天、地、人三太部,其中天部三卷,人部三卷,地部二十七卷。其中或引说文小篆之解,或又仅就楷体字发义,如其解“春”字为三画象三阳;解“冬”字为反文之反,即

  • 孝经刘氏说

    一卷。齐刘(434-489)撰。清马国翰编辑。刘字子珪,沛国相(今安徽淮北市西)人,南朝齐经学家。著述有《周易乾坤义》、《周易系辞义疏》、《毛诗序义》等。《孝经刘氏说》隋唐志皆不载。邢昺正义序中言及,

  • 体用十章

    四卷。英国哈士烈(生卒年不详)撰。美国嘉约翰(详见《医理略述》)、沈阳孔庆高(生卒年不详)同译。嘉约翰先译《体质穷源》一书,但只论及人体,未论及人体之功用。故又译此书,既论人体,又论功用,分为十章,故

  • 钦定春秋左传读本

    三十卷。清道光二年(1822)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英和(1771-1840)等奉敕撰。《左传》一书,注疏非常繁复,虽有杜预、林尧叟注疏行于世,但离析章句,不便于初学者。英和等人奉命加以重新纂辑,将传文各

  • 伤寒补亡论

    二十卷。宋郭雍(1095?-1187)撰。郭雍,字子和,号白云先生,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后隐居峡州(今湖北宜昌市东南)。作者早年业儒学,后潜心医学,另著有《郭氏传家易说》。此书为作者研究伤寒学成果,

  • 夏小正戴氏传

    四卷。宋傅崧卿(生卒年不详)撰。崧卿字子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擢甲科,累官给事中,考功员外郎。《夏小正》本为《大戴礼记》篇目,从《隋书·经籍志》开始,《夏小正》别出一卷于《大戴礼记》之外,并注为戴

  • 读诗知柄

    二卷。清蒋绍宗撰。绍宗字諟庐,长白(今吉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人。生卒年不详。嘉庆间主讲梅城书院,道光初移官郴阳。所著有《礼记通解》二卷、《春秋见心》四卷及本书行于世。该书前有嘉庆十二年(1807)绍宗

  • 孟子要略

    五卷。宋朱熹(1130-1200)撰。熹字元晦,号晦庵、紫阳,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一生以著述讲学为主,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

  • 七纬三十六种

    四十卷,补遗二十七卷。附录六种六卷,补遗六卷。清赵在翰编撰。赵在翰,生卒年不详,侯官(今福建闽侯县)人,清嘉庆间诸生。谶纬之书的搜集,始于明代孙珏《古微书》,然而该书内容驳杂不纯。乾隆间武英殿又刊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