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转注说

六书转注说

① 二卷。清夏炘(1789-1871)撰。夏炘字心伯,号嬛甫,安徽当涂人。道光时举人,官至颍州府教授。治学兼采汉宋,博考深研,著作尚有《檀弓辨诬》、《学礼管释》、《诗章句考》等。是书专论六书中没有定论的转注,上卷论其旨趣,下卷备言诸家之误。夏氏认为,唐以前论转注者不失古意,宋以后唯清许宗彦、江声之说合于古意,其说之大旨是,以建“类”者即部分之“类”,“一首”者即每部之“首”、“同意相受”者谓每部同类之字,皆本此部首一字之意递相授受。谓之转注者,如水之灌注转相输受耳。夏氏认为,曹仁虎坚持古训,然混谐声以言转注,不知建类一首为五百四十部之通例。他说:“形声者就每字取声,故散言之曰形声。‘江’、‘河’虽可同谓之水,水究不可同谓之‘江’、‘河’,得声各不相蒙也。转注者统每部取义,故总谓之曰转注。‘耆’、‘考’同受意于‘老’,‘老’亦同施意于‘耆’、‘考’,‘耆’、‘考’蒙‘老’而各得相通也。”至于郑樵、张有、毛晃、杨慎、杨桓、刘泰、戴侗、周伯琦、赵宦光、顾炎武、戴震、段玉裁、戚学标、朱骏声等,无论是主声派,还是主义派,此书均逐一剖析,详加辨正,予以否定,从而阐述其主形派的学说。是书刊于咸丰三年(1853),是为《景紫堂全书》本。② 一卷。清饶登逵(生卒年不详)撰。登逵字仪廷,湖北应山人。饶氏于是编因许氏六书次第转注承会意之后,而又解之曰‘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乃以为部首必由会意而成,部中之字必与部首意义相同,而后可视为转注。饶氏于部首从“老”字从人毛匕会意着眼,于部中之字,从“考’与部首“老”字同意着眼。按之许书,其中建类一首而又同意之字,如“”、“”诸字与部首“大”同意,则“大”为象形而并非会意,这说明转注字祇限定与建类之首同意,并未限定建类之首必为会意。饶氏仅就“老”字观察,部首必以会意字为限,未免失之胶固。至于所谓转注必部中之字,与部首意义相同,则深得要领,言简意赅。是书有饶氏自刊本。③ 一卷。清罗汝怀(1804-1880)撰。汝怀字念生,湖南湘潭人。道光拔贡,官龙山训导。著有《说文统考》。其自序云:转注之字混于会意、形声二者之中,于《统考》中无可位置,乃另为此说以成编。其中谓:“〔转注〕自宋明以来未明,其所以不明者,专于‘考’、‘老’二字求之,而失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之故。”以为“老”之为首,系取诸他部之“毛”,从“毛”而注之“老”,从“老”而注之“考”,是为“一首”而又“同意”。又以“一首”者乃一类之谓。又以说解中之某与某同意者为“同意”。又以彼部与此部同意者,可由此部授之彼部。因而分转注为直注、旁注、交注诸例。以他部来注部首,以注部中字者为直注,为正例。以从他部来不注部首而仅注部中字者,为旁注,亦为交注,为变例。推求其故,误在以“毛”为“老”之首,又误在以一类为一首,又误在以说解字形之同意为转注之同意。其说之谬,较之廖平《六书旧义》为甚。是书有罗氏自刊本。

猜你喜欢

  • 大清一统志

    有清一代。三次纂修。始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当年三月,清圣祖鉴于平定三藩叛乱和收复台湾以后,中国逐渐出现了一个统一、安定和繁荣的社会局面,于是下令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以大学士勒德洪、明珠及徐

  • 警世通言

    四十卷。明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编撰。该书是冯梦龙编撰“三言”的第二集,收宋、元、明时期的话本、拟话本小说四十篇。其中可考证认定为宋元旧本的有十七篇。与《古今小说》一样,冯梦龙于该集编录宋元旧本时

  • 易经卦变解

    一卷。清吴脉鬯撰。吴氏曾撰《易象图说》六卷,末卷有八卦纳甲占例。据其六世孙吴菼所作序言,此书于顺治十六年(1659)刻板。而卦变解八宫说则藏稿于家,因惧其不得流传,吴菼将其付梓以求广为传播,但此书未见

  • 漫余草

    一卷。清王庭(1607-1693)撰。王庭,字言远,号迈人。嘉兴(今属浙江)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官至山西右布政使。六十一岁辞官,归乡闲居。王庭少年能诗,曾与堂兄王翃以诗唱和,颇得称赞。后宦游

  • 平定粤寇纪略

    见《平定粤匪纪略》。

  • 周易参同契分章注

    三卷。元陈致虚(1290——?)撰。陈致虚,字观吾,号上阳子,江右卢陵(今江西吉安)人,元代全真道士。天历二年己巳(1329)陈致虚四十岁从赵友钦学道。撰有《金丹大要》十六卷,《度人上品妙经注》三卷、

  • 过庭私录

    七卷,《外集》一卷。明吴鼎(约1531前后在世)撰。吴鼎,字维新,号泉亭,自号支离子,钱塘(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广西布政司参议。著有《过庭私录》。本书为其仲子吴遵

  • 哲匠金桴

    五卷。明杨慎(详见《谢华启秀》)撰。本书采摘汉魏以后诗隽句及赋颂之类,分韵编录。但是书的征引较为庞杂,而遗漏也较多。

  • 音学全书

    三十四卷。清王起鹏撰。起鹏字芝兰,改名第兰,号苕若,新城(今河北新城县)人。乾隆己酉(1789年)举人,官湖北谷城县令。谓读《切韵指掌图》,恍然悟今所传之等韵即古之韵书,于是以类相求,用宋郑庠之说,以

  • 广安州新志

    四十三卷首一卷,清周克堃纂修。周克堃,字幼安,邑人,同治优贡,初为县令,累擢至道员。其关心桑梓文献,所适以稿自随,而志成于归田之后。于金石古迹,尤逐处经心。此篇原名《广安新志》,为周幼安私家著述,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