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礼廎集
三卷。清王颂蔚(1848-1895)撰。王颂蔚,号芾卿,又号蒿隐。苏州长州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学部补员外郎,后升郎中,任京师泽学馆监督等职。其人肆力于词章之学。是集有文集三卷,补遗一卷,诗集一卷。文集中包括诗序、书后、别传、墓志铭、书等,诗集中收诗五十首。其子王季烈为该书作序,该书为民国四年(1915)溪王氏刻《写礼庼遗著》四种之一。
三卷。清王颂蔚(1848-1895)撰。王颂蔚,号芾卿,又号蒿隐。苏州长州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学部补员外郎,后升郎中,任京师泽学馆监督等职。其人肆力于词章之学。是集有文集三卷,补遗一卷,诗集一卷。文集中包括诗序、书后、别传、墓志铭、书等,诗集中收诗五十首。其子王季烈为该书作序,该书为民国四年(1915)溪王氏刻《写礼庼遗著》四种之一。
三卷。宋寇准(961-1023)撰。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北宋大臣、政治家。太平兴国进士。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任宰相。寇准参决政事,正直敢言,为太宗所信重,尝以魏征相比。晚
一卷,清彭兆荪(1768-1812)撰。彭兆荪字湘涵,又字甘亭,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平生著述宏富,主要有《小谟觞馆诗集》八卷,《诗余》二卷,《潘润笔记》,已著录等。《忏摩录》为兆荪早期作品。姚椿
十七卷。明杨于庭(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生卒不详。杨于庭,字道行,安徽全椒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官至兵部职方司郎中。著有《春秋质疑》,已著录。是集为于庭所自编。凡十七卷。其诗沿何、李之派,
一卷。《遗稿》一卷,《悟笙唱和初集》二卷。清郭润玉(见《湘潭郭氏闺秀集》)撰。此书是《湘谭郭氏闺秀集》其中之一。此书前有郭润玉所写自序,共收诗一百五十首。《悟笙唱和初集》是郭润玉与其夫李星沅唱和之作。
一卷。清罗泽南撰。罗泽南,参见《游天井峰记条》。道光二十一年(1841),罗泽南寄居洲上,冬日偕诸生游石门。由山北登其山,多蟂岩恶石,荆刺野草,令人心悸目骇,欲返回,有山人相告:山麓有岩,幽邃可探。乃
不分卷。清王文源(详见《春秋世族辑略》)撰。该书撰成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未及刊行,后因***战争之乱而散失。道光二十四年陈世珍于书肆中购得《春秋世族辑略》及该书,付梓刊行。该书不分卷,按《春秋
二十回。原刻本不题撰人,有天花藏主人序,观其内容实为作者自序。后来刊本有题“荑秋散人”、“荑狄散人”、“荻岸散人”、“夷荻山人”者。清代有人认为作者是康熙年间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张匀或张劭,但证据不足
十一卷。明姜洪(约1447前后在世)撰。姜洪,字启洪,号松冈,乐安(今江西乐安县)人,(生卒年不详)。明宣德八年(1433)进士,改庶吉士,除检讨,升修撰。著有《松冈集》。是集凡十一卷。序二卷,记一卷
一卷。常爽(生卒年不详)撰。马国翰(详见《五经通义》条)辑。常爽字任明,河内温(今河南温县西南)人,魏著名的经学家。据《北史·常爽传)记载:“爽少而聪敏,严正有气慨”,“笃志好学,博闻强识,明习纬候、
六卷。清王念孙(1744-1832)撰。此为《读书杂志》之第七种。王念孙校订《墨子》的目的,在《读墨子杂志自序》中说得很清楚:“《墨子》之书,旧无注释,亦无校本,故脱误不可读。至近时卢氏抱经,孙氏渊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