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净土圣贤录

净土圣贤录

九卷。清代居士、学者彭际清,一名彭绍升撰。彭际清生平事迹详见《居士传》辞条。际清乃是“素服儒风,兼修净行”的学者。约在乾隆四十八年(1783)以前,他的侄儿希涑初发愿成际清想编成有关吴修持净土者事迹一书的志愿,际清便为之发凡起例,指导撰述,编成此录。《净土圣贤录》一书,为传记体佛书。全书共分十科:即净土教主第一,录阿弥陀佛;阐教圣众第二,录观世音菩萨等九位圣众(以上第一卷);往生比丘第三,录慧远等二百五十二人,附见慧持等二十四人,共二百七十六人(以上第二至第六卷上半卷);往生比丘尼第四,录慧木等十一人(以上第六卷下半卷);往生人王第五,录乌苌国王一人;往生王臣第六,录七万释种与刘程之等三十三人,附见王仲回等八人,(以上第七卷);往生居士第七,录差摩竭等七十一人,附见沈宏等五人,共七十六人(以上第八卷);往生杂流第八,录张钟馗等十七人;往生女人第九,录书提希夫人等七十九人,附见韦提希的五百侍女;往生物类第十,录鹦鹉等三物(以上第九卷)。引用材料多达一百三十余部,还有僧素风、鹤峰、旅亭等十一人的口述材料。每传之末多注明引文出处,以备学人查对。本传的的特点是:一、一改以前以中国僧人为首,不问净土源流之缺欠,而是注重探本穷源,人物不限东西。所以首标教主阿弥陀佛,以源远渐当世序顺记录。二、本录理论与事迹并录,足以概观传记人物全貌。三、本书采取“庸行”与舍身并录做法,使所收人物类别更为齐全。四、本录以教义为准,凡不合教义之人物,概不收录,更集中地体现了净土宗的人物。五、本录不以一言一事之失,而舍其人物不录,而是“对各人行事以末后为凭,不论既往之失。”六、人、物平等兼收,体现了佛法平等的教义。此录可称得上是以前各种往生传录之大成。此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清史稿·艺文志》,清乾隆四十八年二林居刊本。

猜你喜欢

  • 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

    一卷。补遗一卷。罗振玉(1866-1940)撰。罗振玉,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生于江苏淮安,但不喜以淮安人自居,以祖上是浙江上虞人,遂恒以“上虞罗振玉”自居。曾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

  • 李群玉集

    三卷。《后集》五卷。唐李群玉(约847前后在世)撰。李群玉,字文山,澧州(今属湖南省)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弘文馆校书郎。李群玉为人清才旷逸,不乐仕进,喜工书法,尤以吟咏自适。著有《李群玉集》,其诗笔

  • 孙子参同

    五卷。明李贽(详见《九正易因》)撰。《四库提要》云:“此本不知何人所辑,前有《凡例》,又有万历庚申吴兴松筠馆主人序,亦不署姓名。”然王重民氏据书中梅国桢序谓是书为李贽撰(《中国善本书提要》)。今从其说

  • 开天传信记

    一卷。唐郑棨(?-899)撰。郑棨字蕴武,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昭宗光化二年登进士第,累官庐州刺史,迁右散骑常侍。昭宗时擢为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棨善诗,多诙谐语,时号“郑五歇后体。”昭

  • 历代武举考

    一卷。清谭吉璁(详见《延绥镇志》)撰。武举,乃我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中专为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始于唐代,后历朝皆因之,不定期举行,至明代中期始定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代沿袭,考试科目分外场和内场,分别为

  • 蒿庵闲话

    二卷。清张尔岐(详见《周易说略》)撰。是书乃尔岐二十余年札记之文,共二卷二百九十六条。尔歧自序称“予既废举子业,犹时循览经传,每于义理节目外为说家所略者,偶有弋获”,“至听人谭所闻见,亦时有切予怀者,

  • 人道谱

    无卷数。清闵忠(生卒年不详)撰。闵忠归安(今浙江省吴兴县)人。《人道谱》是闵忠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是仿刘宗周(著名哲学家)人谱之意而撰,以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人之必要,即做人的宗旨。全书共分八

  • 破邪论

    二卷。唐代释法琳(572-640)撰。法琳,俗姓陈,原籍颖川(治所在河南许昌)人,祖上仕隋,寓居襄阳。少年出家,游历金陵、楚郢(江陵)各地,广习儒释经书,博综词义。隋末,蓄发俗服入关,隐居青溪山鬼谷洞

  • 海道图说

    十五卷,附长江图说一卷。金约翰(John W·King)辑。金约翰,英国人。《海道图说(附长江图说一卷)》江南制造局本,共十五卷。卷一、卷二、卷五为英国付兰雅(John Fryer)译。卷三、卷四及卷

  • 锦囊启源

    无卷数。不著作者。从该书内容来看,与元明之际算法相当,可知应写于元末明初。《锦囊启源》现无刻本传世,仅从《诸家算法》与《永乐大典》中存有该书部分内容,计有提纲二条,应用问题三十个,由此可推知全书大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