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刍言

刍言

三卷。南宋崔敦礼(生卒年不详)撰。崔敦礼字仲由,通州静海(今江苏南通)人。南渡后,爱溧阳(今属江苏)山水,买田筑室以居。与弟崔敦诗同登绍兴进士第。官至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崔敦礼喜好读书,经史百家无不通览,结合平生阅历世务,确有心得,笔录成书。自序云“言语简朴,不知缘饰,其刍荛之愚乎”,因名其书曰《刍言》。全书共分三卷,上卷言政,中卷言行,下卷言学,凡三百零五篇。于治国经邦、前言往行、学仁施义等无不遍载。首卷以道德仁义分析差等,中又以诸经传注为蠹道之书,可证其书虽以儒家思想为主,又杂以黄老诸家之言,并非全是儒家之语。其间指切事理,于人情物态,抉摘隐微,多中窾要。李调元重为校定其书时谓其书“皆学人座右之铭所必需”(《刍言》序),评价虽然有所拔高,但亦见其书之影响。版本不一,主要有《四库全书》、《函海》、《丛书集成初编》等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古书疑义举例补

    续补《古书疑义举例》的作品,详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 酬物难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其立名本之韩非“说难”,皆以阐明心学为旨。其首篇末云:“迹其意之所来,道其往之所止,明通而通,力极而极,势驻以驻,详于参伍之变,因于性情之宜。以此七语,别为七篇,

  • 契丹国志

    二十七卷。旧题南宋叶隆礼撰。隆礼字士则,号渔林,嘉兴(今属浙江)人。淳琇七年(1247)进士,历官建康府西厅通判,国子监簿。此书所附进书表题“淳熙七年三朋秘书丞叶隆礼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认为是

  • 齐论语

    一卷。清马国翰辑。是书凡六十四条,按今之论语篇次分配。今之论语,为汉安昌侯张禹所定。其作《论语说》二十一篇,用古论篇次,是兼采三家而以鲁为主。《经典释文》引《新论》,云古论与齐、鲁文不同有四百余字,郑

  • 心斋类编

    二卷。明王元鼎编。元鼎,泰州安丰场(今属江苏东台县)人,生卒仕履不详,为哲学家、泰州学派创立者王艮(号心斋)的后代。该书主要记录王艮在崇祯四年(1631)从祀孔庙的始末情况。上卷为奏疏类,下卷为别传类

  • 礼记要义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详见《周易要义》条)撰。《宋史·儒林传》载了翁《九经要义》,明代已不全。《四库提要》著录《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四种,而《礼记》缺残。后阮元从宋刻影抄,并撰

  • 道乡集

    四十卷。宋邹浩(1060-1111)撰。邹浩,字志完,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市)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为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时,为右正言,累上疏数章惇之不忠,于是

  • 尚书考辨

    四卷。清宋鉴撰。宋鉴字半塘,山西安邑人,乾隆十三年进士,官至广东南雄府通判。此书一辨《今文尚书》、《古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传述源流;二辨古字的异同;三辨伪《古文尚书》的抄袭之本;四辨《论语》、《

  • 谈经

    九卷。明郝敬(详见《周易正解》)撰。此书一名《经解绪言》。敬曾著有九经解,包括《易》、《书》、《诗》、《春秋》、《礼记》、《仪礼》、《周礼》、《论语》、《孟子》,皆单独成书,共一百六十五卷,一百六十七

  • 公羊春秋经传验推补证

    十一卷。清廖平(详见《四益易说》)撰。廖平是清末著名思想家、经学家,一生学术观点经过六次变化。该书又名《公羊春秋补正》、《公羊补正》,共十一卷,卷首又有《凡例》及《国说》一卷,成书于光绪戊子(1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