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刘氏切韵指掌

刘氏切韵指掌

二卷。刘廷遴编。廷遴字幼哲,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县)人。卷首有赵汝涌、谢鸿宾序文。刘氏在“凡例”中说:“本编系遵《等韵》(宋人作)、两《元音》(旧本唐山樊凌虚于康熙朝著,剔弊本繁阳赵丹宸于嘉庆中叶著)、《音鉴》(大兴李松石于嘉庆初著)、《輶轩语》(南皮张香涛于光绪四年著),参以明先儒顾亭林《音学五书》而成。某处遵某书悉为标出,以示不没前贤之意。”是编旨在方便初学掌握反切之法,大量引用赵培梓(丹宸)之说,分韵及韵目则全依《五方元音》,声母承用李汝珍《音鉴》三十三字母,声调亦因《音鉴》析为上平、下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类。书中引录赵氏之“十二韵应十二律图”、“五方释”、“二十字母内藏三十六母图”等项,又采纳赵氏入声分为上入、下入的说法。但他又说:“非欲人读六声也,欲人知下入与上入不同音,行韵遇之不混耳。”在列图上,刘氏仍分有上、下入,而对上、去声,也分为清、浊两类,实际上他所分的声调共有八类。书中按十二韵列十二图,每图之首标明韵目。一图之内分开口合口两栏;横列三十三字母,字母之下兼注传统的三十六字母。纵横交合处列出字音。此编有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石印本。

猜你喜欢

  • 职方考镜

    六卷。庐传印撰。庐传印,湖广祁阳(今属湖南祁阳县)人。传印少负卓颖之才,久试不第,年入四旬,遂放浪形骸,遍游名迹,参照《大明一统志》,写成《舆地一览》一书,署勅赠逸史文翘庐传印汇编。后十余年,其子庐奇

  • 易经辑说

    五卷。清徐通久撰。徐通九号抱真。杭州人。道光间为陕西中部县知县。其易学素无师承,自学之余,著成此书。书中以朱熹的《周易本义》为主线,凡是本义所取篇目及图注全部移录,之后杂采程颐、邵雍、周敦颐之说,相互

  • 道一编

    六卷。未著撰者名氏。该书编朱熹、陆九渊二家往还之书信,而为之论断。大旨在于论证朱、陆二家始异而终同,故名曰“道一”。陈建《学部通辨》云:“程篁墩著《道一编》,分朱、陆同异为三节;始焉如冰炭之相反;中焉

  • 增订四书贯解

    无卷数。清朱良玉撰。朱良玉先著有《释注大全》,因其过于繁复,另加采择而成是书。书首有自序,采用《朱子章句集注》原本。所谓贯解,列于书的上方,有全旨,有节解,大约从《朱子或问》、《朱子语类》中采录较多,

  • 难孙氏毛诗评

    一卷。晋陈统撰,清马国翰辑。陈统生卒年不详。《隋书·经籍志》著录其著述有《难孙氏毛诗评》四卷,《毛诗表隐》二卷,《陈统集》六卷。后二书梁时已不存,《难孙毛诗评》尚见于《唐志》著录,疑亡于宋。今本乃马国

  • 花语山房诗文小钞

    一卷。附《三重赋》一卷。《燕京赋》一卷。清顾成天(约1722年前后在世)撰。顾成天,字良哉,号小厓,上海(一作娄县)人,生卒年均不详。应试为诸生、举人、进士,授编修。是集乃雍正中(1730-1731)

  • 蚕桑实济

    六卷。清刘辅庭(生卒年不详)撰。刘辅庭曾多年从事养蚕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广仁堂根据刘辅庭的经验编成《蚕桑实济》一书。《蚕桑实济》共六卷,卷一为树桑捷验,卷二为育蚕预备,卷三为育蚕切忌,卷四为育蚕

  • 大易缉说

    十卷。元王申子撰。王申子字巽卿,邛州(今四川邛崃)人,生平不详。田泽述刊书始末,称皇庆二年(1313年)四月湖广行省札付王申子充武昌路南阳书院山长、又称前邛州两请进士,寓居慈利州天门山,垂三十年,始成

  • 永安县志

    十卷,清陈廷枢修,黄豹纂。陈廷枢,浙江归安人,进士,顺治七年(1650)任永安县知县。黄豹,莆田人,儒学教谕。明嘉靖间李杏撰成志稿一部。万历二十年,邑令苏民望就李氏稿重加纂辑。又六十年,陈廷枢来知县事

  • 益都县图志

    五十四卷,首一卷。清张承燮修,法伟堂等纂。张承燮字云心,平利人,光绪十三年(1887)任益都县知县。法伟堂字小山,山东胶州人。旌贤书院山长。《益都县志》,创修于明,再修于康熙十一年(1671)知县陈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