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即墨县志

即墨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尤淑孝修,李元正纂。尤淑孝字孟仁,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举人出身,乾隆十九年(1754)任即墨知县。李元正,邑人。尤淑孝到任后,周览疆域,博考庶政。因索邑乘参阅,见其断简残篇,莫辨鲁鱼。急与邑中绅士商讨,重修县志。不久因政务烦冗,未修成其志,过了十年,设局改志,参校厘订,正讹辨错、删繁就简,历五月而新志成。《即墨县志》乾隆二十九年(1764)刻本。此志乃取诸家志稿,承袭旧志体例而作。其中疆域、沿革、赋役、人物,极为精核简括,较前志加详。其可称之处有三:一是自秦汉以来,事与人有关即墨者,概不遗。二是在人物的取舍方面,提出了“人物盖棺后定,今以殁后三十年为准”;三是在艺文方面,提出:“切关墨邑事或有关国计民生者录之。”对赠答、风云月露类诗文则一律不录。总览全书,其史料翔实,取材详略得当,较康熙旧志,大有进步。②十二卷,首一卷。清林溥修,周翕鐄纂。林溥,扬州人,进士出身,同治七年(1868)任即墨县知县。周翕鐄,邑人。考《即墨县志》,自乾隆二十九年(1764)尤淑孝重修后,距其时又一百三十余年,未尝续修。林溥莅任后,正值社会安定,取旧志阅之,仍残缺不全。林溥慨然立志重修。翌年得周翕鐄所辑邑志正误稿,见其征引博赡,遂延邑中绅衿,分任采辑,体制仍沿袭旧志,细目亦不改,而略有增损,于前志之阙者补之,误者正之,漏者增之,复者删之,格于例而未入者,考而载之,得诸闻而异辞者,辨而存之。历数月稿成,同治十二年(1873)付梓。《即墨县志》同治十二年刻本。全书十二卷首一卷,分十二门,七十一目,为:卷一方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学校志;卷四武备志;卷五赋役志;卷六职官志;卷八名宦志;卷九人物志;卷十艺文志;卷十一大事志;卷十二杂稽志。卷首有序、凡例和图十三幅。此志内容丰富,体例完备,略古详今。其可称之处有一,即在书中每重要条款下,皆加以按语评论考证,或辨旧志之误,或正传闻之讹,有裨史事。

猜你喜欢

  • 黄山纪胜

    四卷。清徐璈撰。徐璈,著有《诗经广诂》等。《黄山纪胜》清刻本,共四卷。旧志黄山者甚多。与他志相比,兹篇考黄山之高甚详,为他志所不及。旧新安志谓黄山高一千一百八十仞。图经则谓高一千三百七十丈。又有谓黄山

  • 雨村诗话

    二卷。清李调元(1734-1802)撰。李调元,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童山蠢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学政。著有《童山全集》等。《雨村诗话》为其论诗著作,

  • 读易日钞

    六卷。清张烈(1622-1685)撰。张烈字武承,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授内阁中书。十八年(1679)召试博学鸿词,改为翰林院编修,预修《明史》,历任左春坊左赞善。有《史

  • 西楼集

    十八卷。明邓原岳(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邓原岳,字汝高,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湖广按察司副使。著有《西楼集》。是集为邓原岳诗文别集。凡十八卷。诗十卷,文

  • 锄经余草

    十六卷。清王文清(公元1688-1779)撰。王文清,字廷鉴,一字九溪,湖南宁乡人,年九十二岁。少工文学,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岳州教授,乾隆初,以荐为三礼,律吕各馆纂修官,补内阁中书,考授御史

  • 颜氏遗书

    八种,三十二卷。清颜崇桀编。颜崇桀,山东曲阜人,颜回后裔,曾任兴化县知县。本书收唐颜真卿、清颜光敏、颜光猷著作,实为颜氏家族书,多为诗文集。颜真颜(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

  • 兀涯西汉书议

    十二卷,旧本题为明张邦奇撰,实际上是根据霍韬的旧本增修而成,兀涯即是霍韬的别号。张邦奇,字常甫,鄞县(今浙江奉化县)人,宏治乙丑(1505年)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谥文定,《明史》有传。《兀涯西汉书

  • 宋史阐幽

    一卷,明许浩撰。许浩字复斋,余姚(今属浙江)人。弘治中以贡生授官为桐城县教谕,著有《元史阐幽》、《复斋日记》等。该书因续《宋史》而作,其是非皆不谬于圣贤,但大多论断皆取古来论定之说,敷衍成篇,并无新的

  • 绣菊斋题画剩稿

    一卷。《遗画题辞》二卷。清司马梅(生卒年不详)撰。司马梅,字梦素,江苏江宁人,青县知县司马庠之女,孔宪彝之妻。清代诗人。此书与朱玙《小莲花室遗稿》合刻一起。仅存《秋海棠》诗一首,与《瓶中桃花》跋一首。

  • 沧海遗珠

    四卷。未著编辑者名氏。卷首有明朝大臣杨士奇(1365-1444)序,称此书系都督沐公所选,又称其字曰景容,是黔宁王之仲子,佐兄黔国公为朝廷镇抚西南一方。据《明史》载,黔宁王沐英之子晟为黔国公,镇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