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尚书考

古文尚书考

一卷。清陆陇其(1630-1692)撰。陇其,初名龙其,字稼书,人称当湖先生,谥清献。平湖(今属浙江省)人。清代著名学者。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嘉定、灵寿二县知县。有善政。官至四川道监察御史,罢归卒。平生著述甚多,除《古文尚书考》外,尚著有《读礼志疑》、《四书讲义困勉录》、《松阳讲义》、《三鱼堂四书大全》、《续困勉录》、《战国策去毒》、《读朱随笔》、《三鱼堂剩言》、《松阳钞存》、《学术辨》、《问学录》、《三鱼堂文集》(又《外集》、《附录》)、《灵寿县志》、《呻吟语质疑》、《日记》、《治嘉格言》、《等韵便读》等。陇其尊崇程朱之学,得其正宗,反对王守仁致良知说。与陆士仪齐名,人称二陆。《古文尚书考》原载《三鱼堂文集》,后摘出单独刊行。该书主旨在于申说古文《尚书》非为伪书。其据南宋辅广记其师朱熹之语以推衍之。朱熹向以疑古文《尚书》闻名,陇其又一向尊崇朱子之学,今仅据辅广记朱子片言只语便下结论,未免失之武断。今传古文《尚书》实为伪书,非同于孔壁真古文《尚书》。有《赐砚堂丛书新编甲集》本、《学海类编》本、《昭代丛书》本、《逊敏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二卷。清惠栋(1697-1758年)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崖,学者称小红豆先生,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吴派经学的奠基人。传其祖父惠周惕、父亲惠士奇之学。惠栋搜集汉儒经说加以编辑考订,以详博见长。著述颇丰,有《周易述》、《易汉学》、《古文尚书考》、《九经古义》等多种。其所撰《古文尚书考》二卷,认为郑玄所传的二十四篇,是孔壁中的真古文,而东晋晚出的二十五篇,与《汉书》不合,则是伪古文。惠栋认为,唐人诋郑玄所传的《古文尚书》是张霸伪造的这种说法不正确。惠氏关于《古文尚书》的不少说法都与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相合,此书则摘录了阎氏书中段落附于卷末,以相佐证。但惠栋对阎若璩的某些臆测也决不苟同,比如阎氏怀疑西汉《大誓》为伪,惠栋则辨驳说,西汉博士皆习《大誓》,孔壁所出也与之相符合,这说明东晋另有伪《大誓》三篇。连唐宋以来的人都反对将西汉《大誓》作为伪作,阎氏既已知道东晋《大誓》是伪作,为什么连西汉《大誓》也怀疑为伪作呢。表现了惠氏严肃谨慎的治学态度。此书有嘉庆省吾堂刊本。

猜你喜欢

  • 罗氏识遗

    见《识遗》。

  • 咸宾录

    八卷。罗日絅编著。罗日絅,字尚之,江西南昌人。明万历十三年(1585)举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分八卷,计《北虏志》一卷,《东夷志》一卷,《西夷志》三卷,《南夷志》三卷。书中所称虏,即指我国边远地区的少

  • 心远堂诗集

    十二卷。清李霨(1625-1684)撰。李霨,字景霭,号坦园,据梧居士。直隶高阳(今属河北)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官至秘书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卒后谥文勤。李霨政务之暇,喜交文人名士,彼此吟

  • 比竹余言

    四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文焯生平见《瘦碧词》辞目。其词功力深厚,王闿运在序中称他“不乐仕进,乞食吴门,与一时名士游。文章尔雅,艺事多能,而尤工倚声。”然词旨多蕴含对清廷末世的悲观情绪。

  • 汉隽

    十卷。宋林钺编撰。林钺乃宋处州(今浙江丽水)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摘取《汉书》中古雅字词,分类排纂为五十篇,每篇以篇首二字为篇名。作者自称全书“详其事”、“玩其词”,实际上犯了割裂字句、漫无端绪

  • 有竹居集

    三种,十六卷。清任兆麟(生卒年不详)撰。任兆麟字文田,号心斋,原名廷麟,震泽(今江苏吴县)人。乾隆年间举孝廉,以侍养辞。尝辟莲泾学舍著有《毛诗通说》、《春秋本义》等。是书所收有《林屋诗稿》四卷、《心斋

  • 刘向孝子传

    一卷。

  • 孟子发微

    二卷。易顺豫(详见《礼记大学篇古微》)撰。是书大旨以《孟子》实有王齐王滕之事,而人莫知之。盖为《史记》所误最大者,缺魏惠王后元十五年,以其事属之襄王,致两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二语,无有着落。顺豫据

  • 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

    二卷。清沈淑(1698-1730)撰。淑字季和,号立夫,常熟(今江苏常熟)人。雍正癸卯(1723)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著有《经玩》二十卷,《周礼翼疏》六十卷。他鉴于春秋地名复杂,于是分国抄录杜预注

  • 曹文贞诗集

    十卷。《后录》一卷。一名《汉泉漫稿》。元曹伯启(1255-1333)撰。伯启字士开。济宁碣山(今属山东)人。历任兰溪主簿、台州路治中等,累至山北廉访使。此集为其子江南诸道御史台管勾复亨所编。《四库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