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龙虎经注疏

古文龙虎经注疏

三卷。南宋王道(生卒年不详)撰。王道,武士,自题“保义郎差充恩平郡王府指挥使”(见此书原序)。据此书原序,王道称自己志学之年,喜闻道家内丹外丹之学,曾依丹方炼外丹未成,后遇真师指点而悟出修丹之理法,但因家贫,不能采丹材铸鼎器专心修炼,以一介武弁,隶职王府。因后来阅读《龙虎经》(即《古文金碧龙虎大丹经》,下文《金碧经》同此),发现行世之本谬误为多。所以他以自己心得,为《龙虎经》分章定句而作注,又以魏伯阳《参同契》证其义,引申而为疏。以辨药材之真伪,金石之异同。自序称本不想以此书传于后世,但因其故友太乙宫养素庵道士周真一印证后上奏给朝廷,他也因此受到皇帝诏见,所以此书也流传于世。据其序知此书成于淳熙十四年(1187)。书名为《古文龙虎经注疏》。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书上卷十三章,中卷六章、下卷十四章,计三十三章。书中尽驳外丹诸术,强调真铅真汞非五金八石、硝霜浆露等不同种类的物质之可炼,也非阴道一九、六欲七情、灰心兀坐、存想三一之能修;认为日魂月魄为真铅真汞,从无质以生而有灵质;万物动静莫不由;如果安炉立鼎造神室,抟日月之根,运水火之变,不失天符之旨,就会大药神丹可得。文中所谓炉鼎神室等,都是比喻之词,而非实际土灶铁鼎屋宇等类器物。此书卷后附《攒簇周天火候图》和《金火相交生药图》,以明“龙虎动静,金木玄功”。篇末附《古文龙虎经注疏后序》,总其要旨,言龙虎汞铅金华黄芽有无之形,述《龙虎经》及《参同契》所谓乾父坤母日魂月魄真友交合气化液结之质。此书撰成后,首先得到道士周真一的赏识,称此书“事显而言直,理明而义详。”认为王道“深得《参同契》、《金碧经》)之密意”(见卷前《进古文龙虎经注疏奏札》)。后世学者对此书也颇为推重,《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都著录此书。清代学者对王道其人不以为然,但认为其书言之成理而不废。然此书虽非经典之作,而对于后世修身养生及学者对《参同契》、《龙虎经》等古籍的研究,实有助而无弊。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浮山集

    十卷。宋仲并(约1147年前后在世)撰。仲并字弥性,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兴二年(1132)进士。四年(1134),因丞相朱胜非等论荐,改京秩。寻补外去。后三年复因张浚荐,召至皇宫,被

  • 罗浮志

    十卷。明陈梿撰。陈梿,字廷器,广东东莞人。《罗浮志》原为宋是庵、王胃所辑,而后人又有增补。然非刻本,卷帙弗全,字多谬误。陈梿视其指掌诸图记犹在,有足徵者,遂为之考订去取,汇成此书。《罗浮志》岭南遗书本

  • 岩栖幽事

    一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只一卷,首有陈继儒自撰小引,其中云:“吾家於陵,及华山处士,世有隐德。余辈胶粘五浊,羁锁一生,每忆少年青松白石之盟,何止浩叹息丁酉始得筑婉娈草堂于二陆遗址

  • 道德真经指归

    见《道德指归论》。

  • 窥豹集

    二卷。清蒋超伯撰。蒋超伯生平事迹已著录。此书为考订经史著作。书中多引惠栋《九经古义》、朱氏《经传考证》、王念孙《读书杂志》、王引之《经义述闻》等书,亦有引书不著其名,似出己手之处。《续修四库全书提要》

  • 明皇杂录

    二卷。别录一卷。唐郑处诲撰。生卒年不详。郑处诲字廷美,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累迁工部、刑部侍郎,出为浙东观察使、检校刑部尚书、宣武军节度使。该书成于大中九年,有处诲自序。《

  • 万姓统谱

    一百四十六卷,附《氏族博考》十四卷。明凌迪知(生卒年不详)撰。凌迪知字稚哲,乌程(今浙江吴兴县)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著有《名世类苑》、《太史华句》、《两汉隽言》、《左国腴词》、《文选

  • 巢林集

    七卷。清汪士慎(1686-约1762)撰。汪士慎,字近人,号巢林,江苏扬州人,清代著名画家。士慎工诗,精通篆刻和隶书,擅画花木,尤工画梅,其笔墨清劲,自成一家,也偶作人物,生动有效,为“扬州八怪”之一

  • 说文长笺

    一百四卷。明赵宦光(?-1625)撰。亦作赵颐光,字凡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与妻陆卿子隐于寒山,读书稽古,精于篆书。著作尚有《六书长笺》、《篆学指南》等。此书以宋李焘《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为底本,而

  • 饮和堂集

    二十一卷。清姚夔(约1669前后在世)撰。姚夔,字胄师,号成葊,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一年(1654)举人。任安化县知县。著有《饮和堂集》。是集凡二十一卷,诗十三卷,杂文八卷。其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