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史集

史集

又译《集史》。伊利汗国拉施特奉旨主编的世界通史巨著。拉施特(Rashidal-Din,1247-1317)出身于波斯哈马丹的一个医生世家,曾任伊利汗国合赞汗宰相。此书撰于伊斯兰历700年(1300-1301),完成于伊斯兰历710年(1310-1311)。共分三部分,第一部蒙古史,第二部世界史,第三部世界地志。但流传下来的,只有第一、二部及附编《阿拉伯、犹太、蒙古、拂朗、中华五民族世系谱》。第一部蒙古史分三卷:第一卷上册为突厥蒙古部族志,第一卷下册为成吉思汗祖先及成吉思汗纪;第二卷记载太宗窝阔台至成宗铁穆耳诸帝纪及术赤、察合台、拖雷诸传;第三卷为伊利汗国史,记述旭烈兀至合赞诸汗事迹。第二部世界史分四卷,记载了古代波斯诸朝史,以及先知穆罕默德、诸哈里发的事迹,十至十三世纪伊斯兰诸王朝史及突厥、犹太、拂朗、印度诸民族史。其中蒙古史部分,参考了当时各种波斯文和阿拉伯文著作,并且利用了伊利汗国宫廷秘藏的档案《金册》和熟知史事的蒙古、印度、畏兀儿等族学者的口述资料,因此具有很高的价值。《史集》成书较《世界征服者史》晚,内容较《世界征服者史》更为广泛,尤其是十三世纪以前蒙古地区各游牧部落的记载,多可补《元朝秘史》和《元史》之不足,极为学者所重视。《史集》的波斯文抄本流传至今的有五十多种抄本,其中最早、最好的为伊斯坦布尔1317抄本。十九世纪以来,许多国家学者陆续整理翻译出版了波斯文本。1836年,法国出版了卡特麦尔的《史集·旭烈兀传》波斯文校注本和法文译本。1858-1888年,俄国出版了贝勒津的《史集》蒙古史部分第一卷波斯文校注和俄译本。英国学者波义耳将《史集》蒙古史部分的第二卷译成英文,并利用前人研究成果,在名词的译写与注释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71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题为《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the Successors of Genghis Khan)。1946-1960年,原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分卷出版了《史集》蒙古史部分的波斯文校勘本和俄译本,我国学者余大钧、周建奇据以译为汉文,已由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

猜你喜欢

  • 紫微杂记

    见《紫微杂说》。

  • 初续献县志

    四卷。清李昌祺纂辑。李昌祺,云南昆明人,咸丰进士,曾任献县知县。咸丰五年(1855)李昌祺任献县知县后,锐意续修乾隆二十六年(1761)所修旧志。又以旧志颇为完善,不敢轻易变更,因将其所续自成一书。其

  • 河洛先天图说

    二卷。清刘天真撰。刘天真字汝迪,号去伪,兴国州人。由岁贡生官任安仁县训导。其讲《易》,大旨认为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其六七八九之数,乃一二三四倚五而成。盖即参天两地而倚数之说。张尚瑗序之说

  • 官爵志

    三卷。明徐石麒(1578-1645)撰。徐石麒,初名文治,字宝摩,号虞求,浙江嘉兴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因限制魏忠贤违法需索,而遭诬陷,削籍为民。崇祯初起为南京礼部主事,累迁

  • 读易备忘

    四卷。清王涤心著。王涤心字子洁。河南内乡县人。道光举人,官至直隶道员。所著书籍多达二十余种。此书名为备忘,实则阐述了作者独到的易学思想。认为“至易至简者易也。所以至易至简者,惟其元享利贞也。所以元享利

  • 周易剩义

    ①二卷。清童能灵撰。童能灵字龙俦,号寒泉,连江人。雍正中贡生。其论易专主河图,以明象数之学。虽然曼衍纵横,旁推曲阐,也都有一说可通,但他说“得作易之本旨”则未必然。《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② 四卷。清

  • 文洁集

    四卷。明邓以赞(约1580年前后在世)撰。邓以赞,字定宇,江西新建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至吏部侍郎,谥文洁。以赞早以孝行而闻名。晚退居西山三十年,以清介为世所重,而无所著述。此本

  • 春秋究遗

    十六卷。清叶酉(详见《诗经拾遗》)撰。此书多宗其师方苞《春秋通论》,但稍有以违。韩愈赠卢全诗有“《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终始”之句,即此书名“究遗”之所出,故此书以芟除胡安国《春秋传》苛刻之说,

  • 潜虚

    一卷,附《潜虚发微论》一卷。宋司马光(详见《温公易说》)撰。《潜虚》是拟《太玄》而作。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此书以五行为本,五行相乘得二十五,两之二十五为五十,卷首有气、体、性、名、行、变、解七图

  • 十六国疆域志

    十六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洪亮吉,字君直,又字稚存,号北江。清代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任贵州学政,购经史置各书院,黔士自是治经。嘉庆初,命在上书房行走。以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