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吕刑

吕刑

吕命穆王训夏赎刑,作《吕刑》。

惟吕命,王享国百年,耄,荒度作刑,以诘四方。

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杀戮无辜,爰始淫为劓刵、椓、黥,越兹丽刑并制,罔差有辞。

“民兴胥渐,泯泯棼棼,罔中于信,以覆诅盟虐威。庶戮,方告无辜于上。上帝监民,罔有馨香德,刑发闻惟腥。皇帝哀庶矜戮之不辜,报虐以威,遏绝苗民,无世在下。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群后之逮在下,明明棐常,鳏寡无盖。

“皇帝清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德威惟畏,德明惟明。乃命三后,恤功于民。伯夷降典,折民惟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降播种,农殖嘉谷。三后成功,惟殷于民。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祗德。

“穆穆在上,明明在下,灼于四方,罔不惟德之勤,故乃明于刑之中,率于民棐彝。典狱非讫于威,惟讫于富。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惟克天德,自作元命,配享在下。”

王曰:“嗟!四方司政典狱,非尔惟作天牧?今尔何监?非时伯夷播刑之迪?其今尔何惩?惟时苗民匪察于狱之丽,罔择吉人,观于五刑之中;惟时庶威夺货,断制五刑,以乱无辜,上帝不蠲,降咎于苗,苗民无辞于罚,乃绝厥世。”

王曰:“呜呼!念之哉。伯父、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皆听朕言,庶有格命。今尔罔不由慰曰勤,尔罔或戒不勤。天齐于民,俾我一日,非终惟终,在人。尔尚敬逆天命,以奉我一人!虽畏勿畏,虽休勿休。惟敬五刑,以成三德。一人有庆,兆民赖之,其宋惟永。”

王曰:“吁!来,有邦有土,告尔祥刑。在今尔安百姓,何择,非人?何敬;非刑?何度,非及?

“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之!

“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其审克之!简孚有众,惟貌有稽。无简不听,具严天威。

“墨辟疑赦,其罚百锾,阅实其罪。劓辟疑赦,其罪惟倍,阅实其罪。剕辟疑赦,其罚倍差,阅实其罪。宫辟疑赦,其罚六百锾,阅实其罪。大辟疑赦,其罚千锾,阅实其罪。墨刑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其属二百。五刑之属三千。

“上下比罪,无僭乱辞,勿用不行,惟察惟法,其审克之!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世轻世重,惟齐非齐,有伦有要。

“罚惩非死,人极于病。非佞折狱,惟良折狱,罔非在中,察辞于差,非从惟从。哀敬折狱,明启刑书胥占,咸庶中正。其刑其罚,其审克之!狱成而孚,输而孚。其刑上备,有并两刑。”

王曰:“呜呼!敬之哉!官伯族姓,朕言多惧,朕敬于刑,有德惟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明清于单辞,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狱货非宝,惟府辜功,报以庶尤。永畏惟罚,非天不中,惟人在命。天罚不极,庶民罔有令政在于天下。”

王曰:“呜呼!嗣孙,今往何监?非德于民之中,尚明听之哉!哲人惟刑,无疆之辞,属于五极,咸中有庆。受王嘉师,监于兹祥刑。

猜你喜欢

  • 贞素斋文集

    八卷。元舒頔(1304-1377)撰。頔字道原。绩溪(今属安徽)人。顺帝至元三年(1337)被江东宪使辟为贵池教谕,秩满调丹徒。后归隐山中。明初屡召不出。名所居为贞素斋。所著有《古淡稿》、《华阳集》,

  • 清源县志

    二卷。清和羹修,王灏儒纂。和羹,字涵庵,河北内丘县人。出身副贡,顺治十五年(1658)任清源县知县。王灏儒,字心孩,邑人,赐进士第,官至山东兖州府曹州知州。两人皆为官清政,且善诗文。和羹任知县后,十分

  • 沙州地志

    一卷。该志首尾残缺,不著撰人姓名,据莫高窟条称,至今大汉乾珮二年(949),而知此书作于五代时后汉隐帝乾珮二年。该书较《沙州都督府图经》与《敦煌录》均为简略,文辞也不及二书优美,且传写多误。如玉女泉误

  • 读仪礼录

    一卷。清曾国藩(1811-1872)撰。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县(今湖南省湘乡市)人。一生标榜程朱理学,善文章,有《曾文正公全集》。其传见于《清史稿》诸书。是书是曾国藩读《仪礼》笔记。

  • 天理主敬图

    一卷。清代冉觐祖(1636-1718)撰。此书以绘图形式来讲明“天理、性道”的学说。全图上标“天理”二字,来说明“性道”的重要,中间列有“存养、省察、讲学、力行”四项,来说明“体道”的作用,下写有一“

  • 尚书句解

    十三卷。元朱祖义(生卒年不详)撰。祖义字子由,江西庐陵(今吉安县)人。仕履及事迹均不详。祖义于六经都有句解,均已亡佚。元代科举考试,《尚书》用古注疏与蔡沈《书集传》,蔡《传》简易,古注疏繁难,其后蔡《

  • 道古堂诗集

    二十六卷。清杭世骏(生平详见《道古堂文集》)撰。世骏胸罗四库,肆力于诗古文词。该诗集目录有十四条,包括《橙花馆集》二卷,《过春集》一卷,《补史亭剩稿》一卷,《闽行杂录》一卷,《赴召集》一卷,《翰苑集》

  • 高邮王氏遗书

    七种,二十九卷。清末民国间罗振玉编。是书所收,大半为清代王氏父子未刻稿,是罗振玉居天津时购得,并将其三世遗文编录成书。第一种为罗振玉编《高邮王氏六叶传状碑志集》六卷,有助于了解王氏家族史。其余六种为清

  • 春秋左氏经传义略

    一卷。陈沈文阿(503-563)撰,清马国翰辑。文阿字国卫,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著名学者沈峻子。少习父业,研精章句。他博采先儒异同,自为义疏,通《三礼》及《春秋》三传,位列五经博士。梁简文帝引他

  • 巫山县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清连山、白曾熙修,李友梁等纂。连山,曾任巫山县知县。白曾熙,曾任巫山县知县。李友梁,邑人,举人。巫山县清代二百余年无志,清以前则不可考。连山任县令后,立意创始,以采辑之事交给李友梁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