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吕次儒集

吕次儒集

一卷。宋吕南公(1047-1086)撰。吕南公字次儒,号灌园,建昌南城(今属江西)人。陈振孙《书录解题》称,吕南公欲修三国志,名其斋为衮斧。书将成而吕南公卒,书亦不传。惟其子郁编次遗文三十卷,然刊版久佚,未能流传。此本乃后人采掇而成,仅载麻姑山诗二十四首,福山诗一首,钱邓州《不烧楮镪颂》、《义鹰志》、《龙母墓》文三篇,前有符行中原序。其麻姑山诗系出《麻姑山志》,前有小引。《西江诗话》所载之葛仙峰诗即在其中,而题作上葛仙坛,标目小异。《不烧楮镪颂》则自吕祖谦《宋文鉴》录出。清修《四库全书》时已从《永乐大典》所载裒辑而成《灌园集》,因本书“篇帙寥寥,采摭殊为寒窘”视之为废稿而列于“存目”。

猜你喜欢

  • 三苏文范

    十八卷。旧本题明杨慎(1487-1559)编。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授翰林修撰,曾充经筵讲官,又召为翰林学士。然此书所收皆近于科举之文,不似杨慎所作。此书有《四库全

  • 燕都变记

    见《甲申纪变录》。有海盐朱氏旧藏《黍离余话》抄本,朱衍庐《明季野史十种》抄本,北京图书馆藏《明季史料十种》抄本。

  • 御注孝经疏

    一卷。唐元行冲(653-729)撰。清马国翰编辑。元行冲本名澹,字行冲,以字行,洛阳(今属河南)人。官至左散骑常侍兼弘文馆学士。行冲博学,通训诂学。著有《魏典》三十卷。《御注孝经疏》系元行冲奉诏为唐玄

  • 无事为福斋随笔

    二卷。清代韩泰华(生卒年不详)撰。韩泰华字小亭,钱塘(浙江杭州)人,道光时官居潼关道。此书是作者的札记,没有一定体例,也未分类,所记涉及面广,有金石、版本、掌故、地理、名人逸事、方言俗语、诗文典籍考证

  • 禘祫辨误

    二卷。清程廷祚(1691-1767)撰。廷祚字启生,号绵庄,江宁(今南京)人。著有《大易择言》、《彖爻求是说》。程氏释禘祫认为:大禘是殷祭。禘是祭宗庙而非祭天,王肃解诂远胜于郑笺。烝祭、尝祭必定将远近

  • 曾惠敏公集

    十四卷。清曾纪泽(1839-1890)撰。曾纪泽,字劼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长子。清末外交家。精通小学、乐律,兼通外文。1878年出使英、法,1880兼任驻俄公使。参与中俄谈判,修订《中俄伊犁条约》。

  • 唐韵四声正

    一卷。清江有诰撰。有诰生平见“音学十书”。古音声调问题,诸家之说至为纷歧。陈第谓古无四声;顾炎武谓古人四声一贯,又谓入为闰声;江永谓古有四声,但《诗》韵可四声杂用;段玉裁谓古无去声;孔广森谓古无入声;

  • 千金方衍义

    三十卷。清张璐(详见《张氏医通》)撰。此书仿赵以德敷衍《金匮》之义而名书。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内容恢宏,博大精深,然自来医家未传笺释注本,为使其流传后世,张氏取旧刻善本,参互考订,进行校刊。依原书

  • 楷法溯源

    十四卷。清杨存辑录,杨守敬编次。杨存,生卒年不详,字孺初,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杨守敬(1839-1941),字惺吾,别署邻苏,湖北宜都(今湖北省南部、长江南岸一带)人。汉字形体的演变大体可以分为三

  • 禹贡广览

    三卷。许胥臣撰。其生卒年不详。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明代学者。《禹贡广览》一书,体例严整。卷首载九州总图,其下九州各列分图,导山、导水、南条、北条亦分析为图。各以经文分附于图后。至于“九州攸同”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