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札记

周易札记

①三卷。明逯中立(生卒年不详)撰。中立字与权,号确斋,聊城(今山东聊城)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由行人擢给事中,后以直言被贬为陕西按察使司知事。《明史》有本传。此书当时由于编次不当,与《两垣奏议》合为一书,故《明史·艺文志》及朱彝尊的《经义考》都不见著录。此书首为启蒙集略,次分上经一卷,下经一卷,系辞以下合为一卷,共为三卷。书中不载经文,只标卦名或篇名,或出己意,或采诸家,随笔记录。其论著出于己意的约占十之四、五,以义理为主,不失纯正。到“中孚”、“复”、“姤”等卦时,也采用《易纬》书中的一些说法。纵观全书,作者持论平正,没有门户之见。此书有《四库全书》本,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文渊阁本影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收入。② 二卷。清杨名时(1661-1737)撰。杨名时字宾实,江苏江阴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历官庶吉士、顺天学正、贵州布政使、云贵总督兼云南巡抚、礼部尚书,谥号文定。此编是他读易所得,前无序,后无跋,成书年月不详。观书中所引证,大概还在《周易折中》之后。杨名时原为李光地所取之士,因此其学多得自李光地。虽《说卦传》及附录启蒙之类多为推衍先天诸图,但还不至于支离破碎、牵强附会。至于他诠释经传,便纯以义理为宗,没有涉及象数,大致对对程、朱之义不随便发表异议,也不随便认同。在宋学之中,可说是笃实之作。杨名时任云南巡抚时,夏宗澜曾经向他问《易》。夏氏所作的《易》说,均为杨名时所质正,其问答皆载于夏宗澜所著《易义随笔》一书里。但夏宗澜之说,如以孤雁打更引证渐卦“御寇”之类,颇为肤廓,不如杨名时所论,尚有李光地的遗风。收入《四库全书》,有《杨氏全书》本。

猜你喜欢

  • 群书归正集

    十卷。明林昺(生卒年不详)撰。林昺号方塘,鄞县(今属浙江)人。隆庆中诸生。此书为作者八十四岁时所著,原本四十二卷。其从孙林祖述删为十卷,原书十六门仍其旧。书中皆援引旧文,断以正理。《四库全书总目》评此

  • 书系

    十六卷。明唐大章撰。唐大章字士一,仙游人。天启中贡生。此书主要摘录汉以来诏令奏疏及前人事略,迄元而止。此书虽名曰《书系》,实欲续《尚书》,故其体例仿《尚书》例,讲春秋之义,扬善抑恶,垂宪后世,故录善而

  • 北里志

    一卷。唐孙棨撰。孙棨字文威,唐僖宗时人,生平不详。《北里志》属笔记类。记载唐宣宗时代以后的长安(今西安)城北康平里的歌妓生活,共十五篇,该书对当时妓院生活记载颇详,涉及到一些公卿子弟时也真实地录其名姓

  • 唐风楼碑录

    十一种,二十一卷,附录二卷。民国罗振玉(已著录)编。十一种为《西陲石刻录》一卷后录一卷、《吴中冢墓遗文》一卷、《芒洛冢墓遗文》三卷续三卷补一卷、《广陵冢墓遗文》一卷附一卷、《昭陵碑录》三卷附录一卷补一

  • 蔡忠蕙诗稿帖

    一卷。未著刻者姓名。蔡忠蕙,即蔡襄,“忠蕙”为其谥号。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宋天圣八年进士,官至端明殿学士。蔡襄工于书法,真、行、草、隶俱佳,是宋代著名四大书家

  • 绮树阁稿

    一卷。清安箕(约公元1692年前后在世)撰。安箕,字青士,山东寿光人,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安箕为安致远次子,安致远颇有文名,安箕承其家学,故诗文皆有矩度,只是尚未老成,问世太早的缘故。本集有诗二十八首

  • 说文正字

    二卷。清王石华、孙凤卿同撰。王、孙二氏之生平未详。是书依《说文》字部,写为正字,并附古文篆籀,或字之变体。去掉徐铉所增之字,分为上下两卷。其于文字源流,叙述简明,可使学者循览易了。不失为小学之津要。

  • 彭惠安集

    十卷。明彭韶(1430-1495)撰。彭韶,字凤仪,福建莆田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授刑部主事,迁员外郎。后擢为副都御史,巡抚应天。弘治中,官至刑部尚书。著有《政训》、《从吾滞稿》十二卷。彭韶正

  • 易经补义

    ①四卷。明方芬撰。方芬字舒林,安徽歙县人。此书全列《本义》于前,而把自己所阐发的意思附赘在书末,均标有“补”字加以分别。所得非常肤浅。凡例说,述其王父有度所撰《易旨正宗》,及其父希莱《易经要旨》而作此

  • 绿萝山房文集

    二十四卷。《诗集》三十三卷。清胡浚(约1735前后在世)撰。胡浚,字希张,号竹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乾隆时,举博学鸿词,知洧川县,以事落职。著有《绿萝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