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

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

一卷。清莫友芝(1811-1871)撰。友芝字子偲,号郘亭,晚号眲叟,贵州独山人。道光辛卯(1831年)举人,曾客曾国藩幕。通小学,精版本目录之学,为晚清宋诗派作家。著作尚有《韵学源流》、《郘亭诗钞》等。改元同治时,莫氏得唐人写本《说文解字》木部之半,篆书一百八十八字,说解二千零二十字。他便与二徐本加以对照,发现:(1)有五个字篆体不同,二徐本“梠”、“栚”、“椎”、“檄”、“槥”,此卷作“杞”、“”、“榫”、“”、“”:(2)“栝”、“”二字篆书缺笔;(3)说解部分文字有出入的凡120处左右。于是莫氏通雠异同,指出足以校补各本之脱讹,印证诸儒之考订者,多达几十处,遂成此《笺异》一卷。莫氏据“栝”字缺笔,避德宗嫌名(德宗名“适[kuò]”);“”字声旁“恒”字缺笔,避穆宗讳;“枊”字声旁“卬”字不省,例以《开成石经》不避当王(指文宗李昂)的嫌名,断定此本乃穆宗以后的人所写。关于五个不同的篆体,莫氏认为:“‘’省声不省,‘’‘’下上易左右,形声辗转小歧,古书恒有。‘杞’‘梠’、‘榫’‘椎’截然两体,声义各足,直是互漏。”莫氏论及此本与二徐本注音之别说:“今行《系传》,音出朱翱。鼎臣校定,自取《唐韵》,皆不如此音之古。”在存逸订讹方面,如:“柙,所以盛藏虎兕”。严可均曰:“《论语疏》引槛一曰圈,下有‘以藏虎兕’四字,盖校者由‘槛’篆下移此。”而莫氏云:“许正据《论语》说‘柙’字。《广韵》‘柙,槛也,所以藏虎兕也’,出《说文》,则隋唐本皆然,不由校移,严说非。”莫氏所作的笺疏,语简义核,曾国藩于同治二年为校刊以行,刘毓崧、张文虎,其子彝孙皆有跋。刘毓崧跋中考唐人讳例甚详。今有《影山草堂六种》本,《许学丛书》(第一集)本,《黔南丛书别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百川书志

    二十卷。明高儒撰。高儒,字子醇,自号百川子,籍涿州(今河北涿县)。虽为武将,却素喜读书习文,亦好藏聚,与福建陈第(1541-1617)皆为名重一时的藏书大家,且在藏书质量上尤胜一筹。此目仿照宋晁公武《

  • 大学节训

    一卷。清吕调阳撰。调阳字竹庐,四川彭县(今四川彭县)人,同治三年(1864)举人。著有《商周彝器释铭》、《彭县金石志》等书。其解《大学》,则用古本,依节训释,不从朱子三纲领八条目之说。如释明德、新民、

  • 断肠词

    一卷。宋朱淑真(约1131年前后在世)撰。淑真自号幽栖居士,浙江海宁人。其生平详见《断肠集》(辞目)。是集前有“纪略”一篇,称为“文公侄女”。但朱熹自为新安人,流寓闽中。考年谱世系,亦别无兄弟,疑依附

  • 夏小正分笺

    四卷。清黄模(生卒年不详)撰。黄模字相圃,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书前后无序跋。其征引成说凡四十余家,多不见于它书,或所引之书今日不传,或其仅据原稿,或与人同时切磋,皆未可知。如“初岁祭耒”下引洪震煊

  • 翻译忠经

    一卷。清孟保译撰,其生卒年不详。孟保,字辅之,号定轩,汉军镇黄旗人。历官三等侍卫,新疆巴里坤领队大臣,大里寺卿。《中经》汉本,相传汉马融撰,郑康成注,明张溥辑《汉魏六朝文集》,以此列之融集中。体裁仿《

  • 字略

    一卷。北魏宋世良(生卒年不详)撰。清任大椿辑。世良字元友,广平(今属河北)人,官至清河太守。《北史·宋世良传》云:“世良强学,善属文,撰《字略》五篇。”《字略》早已亡佚,《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

  • 绍兴正论

    一卷。旧本题湘山樵夫撰。记述绍兴年间因不附和议而被贬谪的张浚、赵鼎、胡铨等30人事。每人略具事实,多者三四行,少者仅一二语。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载有《绍兴正论》二卷,注云:“序称潇湘野人,不著名氏,

  • 胡忠烈遗事

    四卷。清史珥撰。史珥鄱阳(今江西波阳)人,乾隆进士,官至吏部主事。生卒年不详。平生著述颇多,除本书外,还有《史记剿说》、《汉书剿说》、《后汉书剿说》、《三国志剿说》等。《胡忠烈遗事》记载明胡闰事迹。胡

  • 池州府志

    ①十二卷,明何绍正修,孙溥等纂。何绍正,字继宗,浙江淳安人,明正德九年(1514)来任池州府知府,平迁江西参政。孙溥,安徽贵池人,进士。池州旧志,汉唐以前,修纂者远无所考,宋端平二年,修于郡守王伯大,

  • 孟子时事考征

    四卷。清陈宝泉撰。宝泉字凤石,安徽泾县(今安徽泾县)人。嘉庆举人。是书以《通鉴纲目》为经,杂引《史记》、《战国策》、《竹书纪年》与诸家编次孟子事迹图谱,信而可证的,以之为证。是书成于周广业《孟子四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