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

十二卷。唐代释道宣撰。道宣生平事迹详见《广宏明集》辞条。《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作于武德九年(626),贞观四年(630)重修。古本作三卷,共三十篇。卷首有自序及十门括例,初卷有十二篇,中卷有四篇,下卷有十四篇。所述内容以方轨行事为核心。四分以明戒义,遵成实论而论戒体,依大乘教而立终极。于诸部律外,广引大小乘经论,判示违戒处理之轻重。所谓删繁,是指一事之下,诸师说法不一,纷纭复呈,则一律删略,只存文证。所谓补阙,是指旧说旧义不合时宜,纠偏补缺。如行事钞中收入的梁武帝出要津仪,灵谷寺诰,均为佚典,由此收载才得以保存下来。对愚师妄引伪经,行事违反律文,则给予明辩严斥。中卷释戒相篇中,盗戒的解释最为详细。此行事钞是南山派律宗最重要的典籍之一,故有人赞扬它是“肥终南扬律藏,删繁补阙异群宗”(《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直到现在仍为《四分律》宗人所宗奉。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后人为本书作注释的极多。见于《行事钞诸家记标目》的有六十二家,现存的有以下几种:一,《四分律钞批》十四卷,唐大觉撰。二,《四分律行事钞搜玄录》二十卷,唐志鸿撰。三,《四分律行事钞简正记》二十卷,后唐景霄撰。四,《四分律行事钞科》三卷,宋元照撰。五,《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十二卷,宋元照撰。六,《四分律行事钞评集记》十四卷,澄渊撰。以上所注,以元照《资持记》最为精到,受到学界公认。1686年日本僧人慈光、瑞芳二人将《资持记》编于《行事钞》文下,将元照《科》文系于其上,题名《三籍合观》。分为四十二卷。现有天津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上蔡语录

    三卷。宋谢良佐(1050-1103)语。谢良佐字显道,上蔡(今属河南)人。元丰进士,宰应城县。建中靖国初,召对,忤旨而去。后盐京西竹木场,因口语有失下狱,废为民。良佐记性甚强,对人称引前史,不差一字。

  • 卧游录

    一卷。旧题宋吕祖谦撰。吕祖谦生平事迹详见《古周易》。此书为摘录诸书而成,共四十五则。前二十一则全录刘义庆《世说新语》,次十八则全录苏轼杂著及陶潜集,最后二则不知出自何书。卷首有嘉定九年(1216)王深

  • 自警编

    九卷。宋赵善璙(生卒年不详)撰。赵善璙,宋太宗七世孙,家于南海(今广东广州)。端平(1234——1236)中曾任江州知州,其余事迹不详。此书主要编辑宋代名臣大儒嘉言懿行可为法则者。全书共分学问、操修、

  • 五服异同汇考

    三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壁,直隶大名(今河北大名县)人,乾隆举人,官罗源知县。其学考据明如汉儒而未尝墨守成规,辨析精微如宋儒而未尝空谈虚理。著书三十四种,《考信录》一书

  • 龙安府志

    十卷,清邓存咏纂修。邓存咏,江西人,进士,曾任龙安府知府。龙安自康熙、乾隆以来,修郡志者,只存草稿,未及梓行。至邓守乃莅任,锐意搜集而为此。《龙安府志》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共十卷,分为:卷一

  • 明崇祯十五年缙绅

    不分卷。泰衡居士撰。撰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崇祯一朝,宰辅屡易,官吏调补升迁极为频繁。该书记崇祯季年官制大概。周延儒、薛国观等人擅权操政升沉之迹,皆有记载。现有崇祯刻本。

  • 吴兴诗存

    四十八卷。清陆心源(生卒年不详)编。陆心源,字刚甫,一字潜园,号存斋,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咸丰举人,光绪间官至福建盐运使。著有《仪顾堂集》、《唐文拾遗》。据陆心源自序称:“诗可补史之不足,乃录自六

  • 吴菘圃年谱

    一卷。清吴璥(1747-1822)自述。吴璥字式如,号菘圃,浙江钱塘人(今余杭)。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进士,历任编修,侍讲学士,河南布政使、巡抚,河东河道总督,江南河道总督,刑部、吏部尚书,协办

  • 合锦回文传

    十六卷。清李渔(详见《十二楼》)撰。长篇小说。因以前秦(十六国时期)苻坚时苏若兰的回文诗为情节线索,故题《合锦回文传》。故事发生在唐代:襄州梁孝廉之子梁栋材七岁即能解家藏的半幅苏若兰回文诗,被太守柳公

  • 小学考

    五十卷。清谢启昆(生卒年不详)撰。启昆字蕴山,号苏潭,江西南康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官至广西巡抚。著作尚有《西魏书》、《粤西金石志》、《树经堂集》等。是编乃补朱彝尊《经义考》之作。依《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