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声篇海

四声篇海

十五卷。金韩孝彦(生卒年不详)撰,其子韩道昭(生卒年不详)修订。韩氏父子为真定松水(今河北正定)人,孝彦字允中,道昭字伯晖。他们还把此书所收的字改为按韵编排,成《五音集韵》一书。二者相并而行,与《集韵》、《类篇》相并之例同。韩孝彦于金章宗明昌、承安间(1196年,是年章宗改元)编成,初名《五音篇》。以《玉篇》、《类篇》、《龙龛手镜》为基础,共分五百七十九部,依三十六字母排次,凡同一字母之部又按平上去入四声定其先后。至于每部之内的字则按笔画多少编排。总共收四万二千七百七十一字。而后韩道昭于金章宗泰和八年(1208)改并为四百四十部,所合并的一百三十五部,原则是“以大从小”,“以合从单”、“形近归一”。至金卫绍王崇庆元年(1212),全书修订告成,共收五万五千一百一十六字,增加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五字。所增之字大都是从《搜真玉镜》中搜集来的,还有一些是“减笔俗传之字”。《四库提要》评论说:“殊体僻字,靡不悉载。然舛谬实多,徒增繁碎。”这个改编增补本叫《五音增改并类聚四声篇海》,后简称为《五音类聚四声篇海》,又简称为《四声篇海》。此书在我国古代字书中收字最多,《康熙字典》尚比它少八千多字。据韩道升序所言,是书取材于《玉篇》、《余文》、《奚韵》、《类篇》、《龙龛手镜》、《川篇》、《对韵音训》、《搜真玉镜》、《俗字背篇》九部字书,可见它是前代字书的汇编,它所保存的丰富资料是很有价值的。明成化三年(1467),僧文儒、思远、文淳等将《四声篇海》与《五音集韵》合并刊行,名曰《篇韵类聚》或《五音篇韵》。今天所解见到的最早刻本成于明成化七年(1471),后又有正德十年(1515)、正德十九年(1520)本。明代书贾据之辑《篇海类编》二十卷,托名宋濂撰、屠隆订正。荒谬舛讹,识者讥之。《四声篇海》遂又简称《篇海》,今仅有明人刊本,《四库全书》未收,仅在《存目》中著录。

猜你喜欢

  • 藏春集

    六卷。元刘秉忠(1216-1274)撰。刘秉忠字仲晦。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后出家为僧,法名子聪,号藏上人。辅弼忽必烈建立元朝,制定各种制度。据《元史》本传,集本十卷。今明刻本佚其杂文四卷,唯存六卷。

  • 养羊法

    一卷。汉卜式(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卜式,西汉河南人,早年从事畜牧业,多次捐助汉政府。武帝时被封为郎,官至御使大夫。《隋书·经籍志》农家类后有注说,梁代有《卜式养羊法》一卷,已亡佚。《续四库全书

  • 秘传眼科龙木集

    见《眼科龙木论》。

  • 衡门集

    十五卷。明郑履淳(约1578前后在世),编,其子郑心材(约1590前后在世)续成。郑履淳,字叔初,海盐(今属浙江)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郑心材,字敬仲,号思泉。生卒年不详。

  • 南耕词

    六卷。清曹亮武(约1654年前后在世)撰。亮武字谓公,号南耕,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有《南耕草堂诗》多种,《南耕词》先刻五卷,其第六卷乃其丧偶后所作,续刻于后,而以棹亡词十阕附之。亮武以倚声擅名,与

  • 泰律补

    一卷。清闵为人撰。为人字德修,云南保山人。喜研乐学,曾读乡先辈葛中选所撰《泰律》,以为所言甚善,唯所附图尚有缺遗,故作《泰律补》一卷。此书卷首有作者自序,谓《泰律》乃《周易》精髓,专气音声直气声音,即

  • 续资治通鉴长编

    五百二十卷。南宋李焘(1115-1184)撰。焘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南宋史学家。绍兴进士,初在川中任地方官多年,历任知荣州事、礼部郎中、湖北路转运副使、知泸州事、秘阁修撰

  • 浏阳县志

    二十四卷。清王汝惺、钱绍文、万修廉、汪亮清等修,邹焌杰纂。王汝惺,诸城人,曾任浏阳县知县。钱绍文,江苏武进人,曾任浏阳知县。万修廉,应山人,曾任浏阳县知县。汪亮清,武进人,曾任浏阳县知县。邹焌杰,邑人

  • 春秋事义全考

    十六卷。明姜宝(详见《周易传义补疑》)撰。姜宝认为,《春秋》义在褒善贬恶,其中如所谓尊君父、讨乱贼、敦典庸礼、内安外攘的“经世之法”,也只于其叙事中见之。《春秋》“盖多直书而义见,即有笔削,其褒贬亦多

  • 皆非集

    二卷。附《校轩吟草》二卷。明万达甫(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万达甫,字仲章,号纯初,浙江鄞县(今宁波)人。都督佥事万表之子。生卒年不详。少袭世职,官至广东海防参将。万表虽为将家子,而笃好词翰。达甫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