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壮怀堂诗稿

壮怀堂诗稿

二十卷。清林直(1826-?)撰。林直字子隅,侯官(今福建福州)人。林直以诸生参与戎幕,出佐大府,后林直擢升监司,曾率孤军与太平军作战,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后官至知府。同治二年出游广东。同治十二年以后未见林直有诗作,序有“先生年未五十遽归道山”之句,故断其卒于1873年前后。林直少随父官居京都,即有诗名,生平足迹半天下,遍游衮、冀、荆、梧,几度行程万里。其诗以杜为宗,尤工五、七律。林直才气过人,下笔滚滚千言,立就成篇,气质高雅,音节宏亮,不拘一格,其感时怀古之作,顿挫沈著,沈雄秀逸,卓然大家。《壮怀堂初稿》(第一集),十卷,为林直二十九岁以前所撰,初稿十卷共辑诗四百一十余首。《壮怀堂三集》十四卷,断为林直于同治二年入粤以后所作,其时年三十八岁。初集与三集之间八、九年间为作者从军浙闽之时,其时他置身战事中,感时抚事,以及同僚、友朋赠答之作颇多,林直曾辑为二集在闽付梓,未竞而佚,三十年后其子林桐度搜剔丛残,得其手书二集诗百余首,后又搜得诗百余篇,经细审皆为其在浙闽期间所著。此诗定为二集,编为四卷。二集体例与初、三集略有不同,二集以古今诗体分卷;而初、三集则以年代为主线。初集为作者早年作品,其风格汪洋恣肆,不可抑遏;三集则精练清老,学养深粹。他的诗由绚烂而渐归平谈,二集实为转折枢纽。《壮怀堂》三集又名《岑海诗存》,十四卷。第一卷为《观海集》辑诗二十二首;第二、三卷为《筹惟集》上、下,辑诗五十五首;第四卷至七卷为《端居集》,共辑诗一百四十二首;第八卷为《越游集》,辑诗五十首;第九卷为《端居续集》,辑诗二十三首;第十卷至十一卷为《北征集》一、二,辑诗九十五首;第十二卷为《东官集》,辑诗二十一首;第十三卷至十四卷为《南武集》一、二,辑诗五十九首。《壮怀堂》第三集《岑海诗存》共辑四百六十八首诗。《壮怀堂》诗初稿于咸丰六年春于福州后街文儒坊,由陈仁权刊刻行于世。《壮怀堂第二、三集》于光绪三十一年冬刊印于广州。

猜你喜欢

  • 卧月轩稿

    三卷。明顾若璞(约1635前后在世)撰。顾若璞,字和知,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上林署丞顾永白女。督学黄荫庸长子茂悟之妻。生卒年不详。若璞生而夙慧,幼读诗书,丈夫茂悟若璞亦工于古文辞,早卒,遗二子,赖若

  • 南学书目札记

    八卷。清谢嵩岱撰。谢嵩岱,籍湖南湘乡,生平不详。此编将南学藏书按照“四库”及《书目答问》的分类方法编排整理。单行本者记卷数、撰者,丛书录编者。分别注记赠送者,丛书分出,注记丛书名。编目时,书名采录版心

  • 掾曹名臣录

    一卷。续集一卷。明王琼(生卒不详)撰。王琼,字德华,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明成化年间(1465~1487)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督陕西三边军务,著有《晋溪奏议》、《漕河图志》、《北边事迹》、《西番事

  • 绎史摭遗

    十八卷。清李瑶撰。李瑶,字子玉,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是书记明末清初史事。以温睿临《南疆绎史》为底本,对书中位号有不应书者,事迹有不尽备者,悉为考证得失,缀补周详。其余忠贤义烈,与夫闺中方外之卓然有

  • 王文正公遗事

    一卷。宋王素(1007-1073)撰。王素字仲仪,莘县(今属山东)人。王旦之子。举进士,官至工部尚书。本书记述其父王旦遗事。王旦谥文正,故名。真宗时,王旦任宰相,对真宗搞封禅、“天书”等活动从不反对,

  • 云庄集

    五卷。宋曾协(?-1173)撰。曾协,字同季,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曾肇之孙,曾纁之子。绍兴中,举进士不第,以世赏得官。初为长兴县丞,迁嵊县丞,继为镇江通判、迁临安通判。乾道九年(1173),权知永

  • 辩正论

    十卷。唐代释法琳撰。法琳生平事迹详见《破邪论》辞条。法琳为进一步转移当时社会的视听,改变世人对佛教的看法,争取皇上的同情与支持,在继《破邪论》之后,又作《辩正论》十卷。东宫学士陈子良为之作序。《辩正论

  • 成仁谱

    二十六卷。清盛敬(生卒年不详)编辑,赵兆熙、邵廷采编校。敬字寒谷,兆熙字心农,廷采字子显,皆江苏太仓人。该书专辑历代杀身成仁之士。卷二十至二十六专辑明万历辽事之变及明末死义之士。现有道光二十五年(18

  • 白石山房逸稿

    二卷。明张孟兼(约1350前后在世)撰。张孟兼,名丁,以字行,故有的集子署名“张丁”。浙江浦江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初,征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以太常丞出为山西按祭司佥事,迁山东按察司副使,以执法

  • 徐氏说文段注札记

    一卷。清徐松(1781-1848)撰。徐松字星伯,大兴(今北京市)人。嘉庆乙丑(1805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陕西榆林府知府。著有《西域水道记》、《新疆志略》、《西域传补注》、《唐两京城坊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