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外科精义

外科精义

二卷。元齐德之(生卒年不详)撰。齐德之为元代著名医学家。曾为医学博士,任御药院外科太医。齐氏博采《内经》以后医学文献中诊治疮肿的论述,结合个人多年临床经验,撰成此书,刊于至元元年(1335),后在明代嘉靖年间收于《东垣十书》中。上卷载有外科医论三十五篇,论述疮肿痈疽诊候,明辨脉形,辨疮肿虚实浅深,辨脓、疮肿证候,以及外治法。下卷广泛收录诸家行之有效的汤、丸、散、膏、丹等一百四十五方。附有论炮制诸药和单方。齐氏此书中对疮疡的诊治和辨证论述精细,论述病因简明,理论联系实际。参考《难经》、《甲乙经》、《千金方》、《外台秘要》等书及扁鹊、张仲景、华佗等名家之论,对后世外科发展影响颇大。齐氏鉴于当时某些习外科者,常单凭外症所见,不重视疮疡病的脉理变化以及治疗上偏于外治的倾向,故十分强调医理、诊脉在疡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篇,便把二十六种脉象变化结合疡科所见作了详细的论述,构成了本书之特征。又先后阐述疡科症候,并首次把肺痿、肺疽列为外科范畴。在治疗方面包括灸法、砭嫌法、贴熁法、溻洗法、针烙法、追蚀法、内消法、托里法、止痛法等临床应用。书中所论内容全面、系统,颇有学术价值。《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说:“德之此书,务审病所以然,而量其阴阳强弱以施治,故于疡科之中,最为善本。”有明刻本,嘉靖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四库全书》本,《中国医学大成》本,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影印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临川集

    一百集。宋王安石(1021-1086)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庆历三年(1043)进士,任淮南判官,知鄞县,历任舒州通判、常州知府、江东刑狱提点。嘉

  • 汪山人集

    十八卷。明汪少廉(约1544年前后在世)撰。汪少廉,字古矜,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以布衣终其身。著有《汪山人集》。其集第一卷为赋,第二卷至十六卷为诗,末二卷为杂文。诗于分体中又各有分类,名目繁细。每

  • 诚斋杂论

    二卷。元林坤(生卒年不详)撰。林坤字载卿,号诚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官翰林,余事不详。此书卷首有周达卿序,称林坤著书十二种,此其一。余十一种,今不知何书。此书主要抄撮各家笔记小说而成,饾饤割裂,

  • 钦定平定云南回匪方略

    五十卷。清奕诉等奉敕修撰,陈邦瑞等总撰。咸丰年间,云南回民反清斗争蜂起。六年(1856年),马复初(即马德新)在新兴(今玉溪)发动回民起义,后与马如龙联合,活动于滇东南。同年,杜文秀在蒙化(今巍山)聚

  • 平定粤寇纪略

    见《平定粤匪纪略》。

  • 荔村草堂诗钞

    十二卷。清谭宗浚(1846-1888)撰。谭宗浚,广东南海人,同治间以一甲二名进士及第,授编修,累官至云南按察使。宗浚曾典试江南,所取多知名人士,一时称为佳话。宗浚早擅文章,曾官国史馆,续修《儒林、文

  • 群忠备遗录

    二卷。明罗汝鉴撰。汝鉴字明夫,新喻(今江西新余)人。生卒不详。该书专记明惠帝“建文之变”中殉节诸臣事迹,大致以张芹《备遗录》和郑禧《群忠事略》为基础而稍加增附,故将两书之名合而为一。所录共计84人,人

  • 艾轩集

    九卷。《附录》一卷。宋林光朝(1114-1178)撰。林光朝,字谦之,兴化军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及第。历官国子祭酒,兼太子左谕德,除中书舍人,兼侍讲。以集英殿修撰知婺州。

  • 入声便记

    一卷。清王家督撰。家督号石桥,甘肃靖远人。举人,仕陕西长武县学训导。因入声难于记忆,王氏遂取《佩文韵府》中入声字一千三百七十六字,编成四言耦语,课其犹子。陕西长武人尚蔚为之注释,尚蔚子林焱加以缮写,于

  • 医故

    二卷。清郑文焯(1856-1918)撰。郑文焯字俊臣,又字叔问,号小坡,高密(今属山东)人。光绪年间举人。官至内阁中书。郑氏不求仕进,曾久客吴中。博学多才,兼通金石、书画,为近代词人。晚年研究医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