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司空遗稿

大司空遗稿

十卷。明陈绍儒(约1551年前后在世)撰。陈绍儒,字师孔,南海(今广东佛山市郊)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南京工部尚书。陈绍儒工诗,音调谐美。著有《大司空遗稿》等。是集为诗文集,凡十卷。其中文八卷,诗二卷。皆嘉靖四十年(1561)以后,至万历八年(1580)以前之作。其文有意刻画韩柳,而往往失之粗率。诗则音调谐美,亦学唐格,然过于摹拟。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

猜你喜欢

  • 蒙古律例

    十二卷。清理藩院奉敕修。是书卷一为官衔,共二十四条,包括公主之子、亲王子弟给予职衔、元帝子孙皆为台吉,其臣后裔为塔布囊等,卷二为户口差徭,共二十一条,包括外藩蒙古三年一次比丁、外藩蒙古不准卖与内地旗人

  • 蓼花词

    一卷。清余光耿撰。光耿字介遵,一字觐文,安徽婺人。生卒年不详。著有《一溉堂诗集》等。光耿父懋衡,于明末遭党祸。光耿少时孤苦,故多有感慨。是集中《满江红》诸作,多思亲忆弟,情感动人。集以“蓼花”为名,取

  • 国朝闺秀诗柳絮集

    五十卷。《补遗》一卷,《续编》、《又续编》一卷。清黄秩模编辑。黄秩模,生卒年不详,字正伯,江西宜黄人,从序言中可知此书当成书于咸丰元年(1851),咸丰三年(1853)有蕉阴小榥刊本。书前有郑志昀、黄

  • 吴中故实记

    一卷。续记一卷。补遗一卷。该书旧本题为杨循吉撰,但考核检对书中内容,与杨循吉《吴中往哲记》、黄鲁曾的《续吴中往哲记》、《续吴中往哲记补遗》一致,实为一书,仅删去“往哲”,改为“故实”而已。这是书商用旧

  • 宋仁圃行述

    清宋鉴、宋铨合撰。二宋清中叶人。宋鉴曾任山东同知,宋铨为嘉庆举人,官任户部员外郎。此书所记为其父宋如林事迹。如林字华春,号仁圃,汉军镶红旗人。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举人,历任山西平鲁、襄垣、浙江嘉

  • 内务府堂续纂现行则例

    四卷。清奎俊等奉敕修。奎俊,满洲正白旗监生,官至山西、江苏巡抚、四川总督、吏部尚书。以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二十一日授总管内务府大臣佩带印钥而列衔是书之首。是书第一卷为建置衙门、添裁员役、堂司三

  • 麟溪集

    二十四卷。明郑太和编。郑太和字顺卿,浙江浦江(今义乌)人,世称“义门郑氏”。生卒事履待考。是集成于元至正十年(1350)。裒辑宋以来诸家题赠诗赋及碑志、序记、题跋之类,为表扬义门而作。共为一编。前十卷

  • 三易大传

    七十二卷。明李陈玉撰。书分二册。一曰《先天古易》,阐释图书之学。又每篇附有赞语。最不同的是,以无极、太极、无极而太极分为三图,先天八卦配以英辅九星之名,后天八卦配以疏附先后之名。支离破碎,全无理由和根

  • 考古类编

    十二卷。清柴绍炳(生卒年不详)撰。柴绍炳著有《古韵通》。此书分三十三门。凡是有关典章制度,都摘录其指要,串联成篇。书中自序谓取便童蒙,比于《小学绀珠》之类,盖为举业后场设也。原名《通考纂要》。雍正甲辰

  • 西庵集

    九卷。明孙蕡(1338-1393)撰。孙,字仲衍,广东南海人。洪武三年(1370)举于乡,旋登进士。授工部织染局使,迁虹县(今安徽泗县)主簿。召入为翰林院典籍。出为山东平原主簿,坐累逮系。旋释之,规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