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极图说述解,通书述解,西铭述解

太极图说述解,通书述解,西铭述解

各一卷。明曹端撰,其生卒年不详。曹端字正夫,号月川,渑池(河南省渑池县)人。永乐戊子举人,官霍州学正,后改蒲州。史称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为要。读《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曰:“道在是矣。”周敦颐依据《易传》、《中庸》和韩愈《原道》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接受道教、佛教的某些思想,把陈抟的《无极图》改变成为论证世界本体及其形成发展的图式——《太极图》,建立自己的以孔、孟正统思想为主的客观唯心主观的本体论。周敦颐认为世界的本体是“太极”。所谓“无极而太极”,并不是说太极之上还有一个无极,而是说太极无形无象,不可言说,不是真有一个“极”,所以叫做“无极”。周敦颐认为,人和万物生于五行二气,“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这就是说,万物统一于五行,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而万物以无形的太极为本。也就是“无形而有理”的“理”化生了万物。《太极图说》认为:“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通书》解释说:“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静也。物则不通,神妙万物”。这里所说的“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的“神”,就是“太极”。张载的《西铭》继承了《孝经》的“孝”的观点,认为孝是“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进一步把孝的原则神秘化,加以无限的夸大,他认为体现了孝的原则就是体现了宇宙的最高原则。《西铭》把一切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行为都说成是实现“孝”的原则。反之,把一切违反封建道德规范的行为都说成是不孝。故张载被后来的理学家奉为圣贤。端对此三书笃志研究,颇有新意。是编注释三书,皆抒所心得;大旨以朱子为旧。而《太极图》末附张载“辨戾”一条,乃以朱子所论太极阴阳语录,与注解互异。而考定其说,盖注解出朱子之手,而语录则门人之所记,不能无讹。端得于朱子之教尤深,故能辨别真伪。是书前有端之《自序》云,作于宣德三年(1428),唯论《太极图说》,而未及《西铭》;卷末有正德六年(1511)黎尧卿《跋》才兼论《西铭》。《通书》前后又有孙奇逢《序》及《跋》。《跋》只谈《通书》,而《序》则言渑池令张燝合刻三书。据端《本传》云,其书本名《释文》,所注《孝经》,乃名《述解》。此本亦题曰《述解》,不知何人所改刊。版颇拙恶,排纂亦无体例,每句皆以正文与注连书,字画大小相等,但以方匡界正文每句之首尾,以为识别,殊混洧难读。今离而析之,使正文与注别行,以便阅览。

猜你喜欢

  • 地镜图

    一卷。无名氏撰。清马国翰(详见《玉函山房辑佚书》)辑。《隋书·经籍志》五行类有《地镜》一卷、《地镜图》一卷。已佚。《地镜》是叙述如何寻宝方法,《地镜图》是寻宝的地象图谱。《地镜》与《地镜图》相参证还可

  • 石峰奏疏

    四卷。明邵锡撰。邵锡字天佑,号石峰,安州(今属四川成都市)人。正德进士,久居谏垣任官,能持风采,曾谏止武宗巡幸。勘事甘肃时,碰上年岁饥馑,请求赈济,多所全活。累官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石峰奏疏》前三

  • 小腆纪传

    六十五卷。补遗 五卷。清徐鼒撰。徐鼒(?-1862),字彝舟,号亦才,江苏六合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御史、福宁知府等。徐鼒有经世致用之材,在太平天国兴起时,曾兴办团练,镇

  • 南汇县新志

    十五卷,首一卷。清胡志熊修,吴省钦等纂。胡志熊,湖北孝感人,清乾隆间知事南汇县。南汇自雍正十三年(1735),邑令钦琏始修南汇志,乾隆五十八年(1793),胡志熊继钦志之旧而续之,成新志。卷首为序文、

  • 茹古略集

    三十卷。明程良孺(生卒年不详)撰。程良孺著有《读书考定》。本书的体例如同《事类赋》。全书三十卷,共计为三百九十四篇。每篇皆采撷华美的词语,联为偶语。书的自序称不奇不已,不幽不已,不僻不已,不合其奇者、

  • 黹余吟稿

    一卷。《续稿》一卷。清丁蕴琛(生卒年不详)撰。丁蕴琛,字月娟,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代诗人。此书同治七年(1868)夏开始刻印于无诸城。其仁和、高望曾、茶盦手书,写刻极其工整,书前有吴嘉诠、茶盦所作

  • 蜀汉本末

    三卷。元赵居信撰。赵居信,字季明,许州(今属河南)人。至治(1321-1323)中官至翰林学士承旨。是书遵《资治通鉴纲目》之说,以蜀为正统。主要叙述了桓帝延熹四年(161)至晋泰始七年(271)的历史

  • 武夷山诗集

    二卷。不著编者姓名。前有总录一篇,记述武夷山之得名及历代兴建封号之事。后有杂录诗二卷,皆为游人题咏之作。唐代唯有李商隐一首,其余皆宋元人之作。卷首有顺帝至元三年(1337)旧序,称万年宫提拳张一村携示

  • 医经原旨

    六卷。清薛雪(1681-1770)/撰。薛雪字生白,号一瓢,又号扫叶山人、磨剑山人、/槐云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自幼好学,博学多才,工诗文,擅绘画,因母病钻研医学,博览医书,精于医术,与当时名医

  • 周颠仙传

    一卷。明朱元璋撰。此书是朱元璋为记述周颠仙事迹而作。据文中所述,周颠仙,建昌(今属四川西昌)人,少得狂病,其踪迹甚怪,初谒太祖于南昌,又随太祖至金陵,后从征平定陈友谅,旋即辞去。陈友谅既平,朱元璋遣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