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奇字韵

奇字韵

五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试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世宗时充经筵讲官,后因力谏而谪戍云南永昌。谪居多暇,博览群书,好学穷理,记诵之广,著述之富,为明代第一。著作达一百多种,辑为《升庵集》、《丹铅总录》。其小学论著有《奇字韵》、《古音骈字》、《古音略例》、《转注古音略》、《石鼓文音释》、《经子难字》、《古音猎要》、《古文韵语》、《金石古文》、《六书索隐》等。此书所谓“奇字”,指“字体之稍异者”。把一些稍异于正体的字收集起来,按平上去入四声分韵加以编排,故名《奇字韵》。《四库提要》认为此书有以下主要缺点:一是“奇字”没有界定,本应限于“非六书偏旁所可推者”,却把“”(同“静女其姝”的“姝”)、“”(同“克岐克嶷”的“嶷”)、“源”(同“源源而来”的“源”)等算作奇字,“虽与今经文异,而皆有六书偏旁可求,则正体而非奇字”;二是收罗不备,若把“”、“”、“謜”之类视为奇字,则“此类甚多”,“此书所载,殊不及十之二三”;三是以假借字为奇字,如“岷”之作“汶”、“祷”之作“裯”,“尤属不伦”;四是所收奇字之下,只注正字,或不具其所本,或“不溯其所始”,征引甚少;五是某正体有数个奇字者,只举其一,未列其二,“阙佚又不可枚举”。《四库提要》归结说:“盖慎充于腹笥,特就所记忆者录之,故于诸书不暇详考;然于秦汉载籍,亦已十得三四。讲六书者,去其疵而录其醇,或亦不无所助焉。”是书收入《四库全书》经部小学类,有《函海》本(乾隆本,道光本、光绪本)和《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兰纫词

    一卷。《瓠落词》一卷。清陆志渊(生卒年未详)撰。陆志渊字静夫,号瓠落山人,江苏江阴人。《兰纫词》有三十二阕,《瓠落词》则为六十三阕,共九十五阕。其词颇见工力,其雕琢之处,往往能以平淡见出。如〔望江南〕

  • 读史兵略续编

    十卷。清胡林翼撰。此书体例同《读史兵略》。因前编终于五代,故又作《续编》,述宋、元、明三朝兵事,取材于毕沅《续资治通鉴》和《明史》。此书有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上海图书集成印刷局铅印本,据莫友芝抄

  • 学案备忘录

    一卷。清成蓉镜(见《周易释爻例》)撰。该书题下有自注:“随笔杂记,略无诠次,聊备遗忘。”此为书名之由来。又说:“国史《满汉大臣传》、《儒林传》及《国朝先正事略》名儒类所已有者,悉删去。”所录五十八人。

  • 祇平居士集

    三十卷。《附录》一卷。清王元启(1714-1786)撰。王元启,字宋贤,号惺斋,浙江嘉兴人。乾隆进士,任福建将乐县知县三月而被诬而罢,但政绩卓然。后三十年间,十主书院之任,所成就者众。王元启为学以宋五

  • 别本罗念庵集

    十三卷。明罗洪先(1504-1564)撰。罗洪先字达夫,号念庵,江西吉水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第一。授修撰,即请告归。后召拜春坊左赞善。罗洪先为文,初效李梦阳,晚乃自成一家。著有《冬游记》一卷。

  • 殷墟书契菁华

    不分卷。清罗振玉编著。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罗氏在该书自序中说,他搜集殷墟遗文,得甲骨逾万,把其中重要的拓本编成《殷墟书契》一书,而他所藏的最大的骨片,尚未拓墨,为了使其不致淹没不传,于是排照精

  • 三礼图集注

    二十卷。宋聂崇义(生卒年不详)撰。崇义为河南洛阳人。学三礼,精礼学、五代汉乾祜中,官至国子《礼记》博士,曾校定《公羊春秋》,后周显德中,迁为国子司业兼太常博士。是编以唐张镒等六家所撰为底本,相互考稽,

  • 书考辨

    二卷。清刘绍攽撰。刘绍攽字九畹,陕西三原人,清代学者,拔贡生,乾隆年间举鸿博及经学,曾官成都知县。此书首有刘鸣鹤的序及刘绍攽的自序,称历代《尚书》的注释,皆莫善于蔡氏,认为蔡沈《书集传》“义理精纯,持

  • 植物图说

    四卷,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撰。《植物图说》是一部植物学的启蒙读物。全书有图四幅,围绕这四幅植物图作者展开论述,每图及说为一卷。卷一为植物的根,主干、茎、管等输送系统;卷二论树草植物的叶片的各种

  • 墨子校注

    十六卷。清毕沅(1729-1796)撰。沅字攘蘅,一字秋帆,自号灵山人,江苏镇阳人。沅一生著述颇多,有《夏小正考注》,已著录。在沅校注《墨子》之前,已有卢文弨、孙星衍二人校注。沅集其成,复检群书,参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