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吴伟业(1609-1672)撰。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国子监祭酒等。事迹参见《梅村集》条。吴伟业在戏曲创作方面也有一定贡献,主要剧
五卷。清阮元撰。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在任职浙江巡抚期间,曾经广泛搜求“四库”未收的重要古籍,每获一书,即请属员鲍
二卷。不著撰者名氏。《四库》馆臣在编《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时,据浙江巡抚采进本首有陆鈛序,序中有“同邑人东巢子”字样,《四库》馆臣又依《两乡水利事宜》、《甬上耆旧诗小传》,考得此书为明倪复(生卒年不详)
二十四卷。清王庭等修,毕琪光等纂。王庭,字迪庵,清湖广汉川人,贡监生,康熙二十六年(1687)知太湖县事。毕琪光,字晖吉,邑人,岁贡生,幼聪颖,学贯经史,善属诗,曾以《大观楼》诗及《异香洞》赋为学使田
三卷。清任在陛原修,李柱明纂,项景倩续修,朱克阅再续修。乾隆三十七年(1772)嵩县举人朱克阅任平谷知县,四十二年(1777),设局修志,以雍正六年(1728)任在陛旧志、项景倩续修为底本,继而续之,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刘诰、凌焯等修,徐锡麟、姜璘纂。刘诰(?-1878),字朴卿,河南罗山人。进士,光绪二年(1876)任丹阳知县。徐锡麟,字天石,邑人。道光岁贡生,同治元年(1862)举贤良方正,孤
八卷。朱燮元撰。朱燮元,明代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其事迹详见《督蜀疏草》条。《朱少师奏疏》为其曾孙朱世卫重刊,书前有倪元璐撰写的行状,刘宗周写的墓志铭,末有世卫跋语。称刊印《督蜀疏草》、《朱襄毅疏草》
见《龙龛手镜》。
六十四卷。此书为康熙皇帝经筵旧稿。由著名宋学家,康熙经学老师李光地主持编定,雍正时由大臣张廷玉、方苞修订定稿,乾隆三年(1738)锓版。宋代由于重《春秋》之慎赏罚、当功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之用,
六卷。清陈鸿浩(生卒年不详)撰。陈鸿浩字曼寿,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约嘉庆、道光时人。陈鸿浩生性淡泊,嗜金石文字,隶篆八分皆有法度,一室之间坟典参错,鼎彝斑剥,暇则吟咏其间,不以门外事为意。其诗亦略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