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纂注
六卷。清高愈(详见《高注周礼》)撰。是书将陈选旧注略加删订,后附《总论》及《朱子年谱》。《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六卷。清高愈(详见《高注周礼》)撰。是书将陈选旧注略加删订,后附《总论》及《朱子年谱》。《四库全书总目》有该书存目。
二十卷。明于慎行(1545-1607)撰。于慎行,字可远,更字无垢,东阿(今属山东省)人。隆庆二年(156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谥文定。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著有《谷城山馆诗集》、《
一卷。清王士祯(详见《古欢录》)撰。康熙二十三年(1684),王士祯担任少詹事,奉命祭告南海,本书即记载其从京师到广州沿途所见名胜山水。体例仿宋范成大《吴船录》。有清内府藏本、《王渔洋遗书》本、《小方
一卷。清郭赵璧(约1751年前后在世)撰。郭赵璧字名瑾,侯官(今福建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乾隆元年(1736)举人。郭赵璧工诗,喜吟咏,而不注意整理,多散失。本集是郭赵璧殁后,其子郭文焕所编。另一子
三卷。明清之际陈恂(生卒年不详)撰。恂字子木,原本姓曹,海盐(今属浙江省)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举人。《余庵杂录》系其杂说经义诗文、兼载碎事之文,部分语句抄袭他人之言,如其论禹治水顺行一条,全
一卷。清程际盛(生卒年不详)撰。际盛原名炎,字奂若,江苏长洲(今苏州市)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著作尚有《说文引经考》、《续方言补正》等。此编乃是专门辑录考释《说文》中用以说解字义的古语之
三十卷。明徐渭(1521-1593)撰。其字号与里贯均见《徐文长逸稿》。徐谓著有《笔元要旨》等。据陶望龄所作徐渭小传载,渭尝自称:“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其书画流传,时称一绝,其诗亦受
①三卷,清胡炳纂修。胡炳,荆门人,曾任南江县知县。南江县旧无志,兹编为首创。《南江县志》道光七年(1827)刻本。共三卷。首载胡炳序,次目录,次凡例。上卷为天文、星象、舆图、沿革、疆域、形势、风俗、山
十卷。旧本题宋张师正(约1060年前后在世)撰。张师正,字不疑,居里及生卒年均不详。熙宁中为辰州帅。有《倦游杂录》八卷和本书。《文献通考》载张师正擢甲科后,宦游四十年,不得志,于是推变之理,参见闻之异
八卷。明詹荣纂辑。詹荣,字仁甫,明山海卫(今秦皇岛市东北)人,嘉靖进士,历任户部侍中,督饷大同,擢升光禄少卿,再迁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移大同。时边防吃紧,荣筑边墙,开屯田,边备大饬。又谙熟边地险要及
一册。英国苏特尔撰,英国梅益盛、山东周云路合译。李提摩太于同治九年(1870)来华,民国五年(1916)返回英国,居中国四十余年,创设山西大学堂,主持广学会等,皆其一生显著事迹。另撰译不下百种,对戊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