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左传杜解集正

左传杜解集正

八卷。清丁晏(详见《周易述传》)撰。丁晏认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之事,没有《左传》就不明,孔子《春秋》也靠《左传》才能推见其微言大义,可惜汉魏古注大多亡佚,杜预作《春秋经传集解》,在太康平吴以后,心术不正,论说多乖。因此,他集诸家之说,订正杜预注的错误。书中《总论》部分将杜预采用服虔旧注以及引用王肃之说的地方一一胪列出来,成为清代学者著作中对杜预注与汉魏古注关系的最为系统的论述。书中汇集了顾炎武、洪亮吉、沈彤、万斯同、江永等著名学者驳杜(预)纠孔(颖达)的主要见解,并附以自己的意见,初步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有《适园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崇正辨

    三卷。宋胡寅(详见《读史管见》)撰。是书专为辟佛而作,每条先引释氏之说于前,然后加以辨正。《四库全书总目》谓其“持论最正,其剖亦最明。然佛之为患,在于以心性微妙之词汩乱圣贤之学问,故不可不辨,至其经典

  • 咸斋文抄

    七卷。清查旭(约1711年前后在世)撰。查旭字咸斋。浙江海宁市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副榜贡生。本集有书一卷,序二卷,祭文一卷,论一卷,传一卷,杂著一卷。查旭有孝行,曾于兵乱中崎岖万里寻父遗柩,为

  • 南宫奏稿

    五卷。明夏言撰。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桂洲,江西贵溪人。正德进士。嘉靖初年曾为谏官,禁勋戚请乞,奸人投献。嘉靖十五年(1536),以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不久成为内阁首辅,后遭严嵩

  • 中庸脉络

    二卷。清吴楚椿撰。是书于《中庸》全书,通贯前后,共二卷,十八篇。依次为:名义篇,统绪篇,小人诬民篇,君子立极篇,论道篇,因性立教篇,德根于性篇,五常之德相需为用篇,即心言诚篇,天性贯始终篇,总论篇,论

  • 北里志

    一卷。唐孙棨撰。孙棨字文威,唐僖宗时人,生平不详。《北里志》属笔记类。记载唐宣宗时代以后的长安(今西安)城北康平里的歌妓生活,共十五篇,该书对当时妓院生活记载颇详,涉及到一些公卿子弟时也真实地录其名姓

  • 顾端文年谱

    二卷。明顾与沐编,清顾泾、顾贞观续成。顾与沐,无锡(今属江苏)人,东林党领袖顾宪成之子,官至夔州府知府。顾泾,顾与沐之孙。顾贞观,顾与沐之曾孙,官中书舍人。该年谱是为顾宪成所订,书前冠以崇祯二年(16

  • 工部则例

    一百十六卷。清文煜等奉敕修。文煜,满洲正蓝旗人。官至福州将军,刑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是书于嘉庆十七年(1812)始修。光绪六年(1880)奏请重修,经对原书增补删改,成营缮司二十卷(下分坛庙盛京三陵

  • 周子钞释

    三卷。明吕楠(见《泾野子内篇》)撰。北宋五子(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邵雍)中惟周敦颐的著作最少,而宋明两代研究周子学术思想的著作最多。对“无极、太极之说”、“太极图说”、“通书表里之说”等争论数百

  • 春草斋集

    十卷。《附录》一卷。明乌斯道(约1367前后在世)撰。乌斯道,字继喜,浙江慈溪人,生卒年不详。洪武初,以荐起知石龙(今象州)县,后调江西永新。因坐事谪戍安徽定远,寻放还。著有《秋吟稿》、《春草斋集》。

  • 禹贡广览

    三卷。明许胥臣撰。许胥臣是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多主蔡沈《书集传》之说,对于蔡传中的一些失误,仍沿用不疑,如说汾水出于太原,其实今汾水出静乐县管涔山;又说“三江”是指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