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惜抱轩全集

惜抱轩全集

八十八卷。清姚鼐(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散文家。乾隆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主要作家。主张文章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区别文章的风格;同时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归依。著有《惜抱轩全集》、《惜抱轩遗书三种》、辑有《古文辞类纂》、《江宁府志》。《惜抱轩全集》包括文集十六卷、文后集十卷、诗集十卷(包括古今体各五卷)、诗后集一卷(包括词)、诗外集一卷、法帖题跋三卷、《左传补。注》一卷、《公羊补注》一卷、《穀梁补注》一卷、《国语补注》一卷、笔记八卷、《九经说》十七卷、五言今体诗钞九卷、七言今体诗钞九卷。文集十六卷,收文一百八十篇,分论、议、考、序、跋尾题辞、书、赠序、寿序、策问、传、碑文、墓表、墓志铭、记、赋、祭文诸类。文后集十卷,收文一百三十七篇。诗集十卷,收古体诗二百一十四首,今体诗四百三十七首。诗后集收古体诗四首、近体诗八十四首。外集为试贴一卷四十首。笔记八卷,分经、史、子、集四类。《九经说》十七卷,为《易》、《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论语》、《孟子》。五言今体诗九卷,收自·初唐至晚唐八十三人,四百七十八首。其中王摩诘四十七首、李太白四十二首、杜子美一百六十首。七言今体诗九卷,前八卷收唐五十七人,二百八十一首,其中杜子美六十首、苏子瞻三十一首。第九卷收宋,主要是陆放翁之诗八十七首,余者三人,四首。有嘉庆三年(1798)至道光元年(1821)刻本,同治五年(1866)省心阁重刻本,中国书店1991年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广寒香

    二卷。清汪光被撰。光被生平事迹均不详。作本剧署名苍山子。剧情是:临安青年米遥,字远思,自恃才高,诗酒狂放。宋徽宗为端王时,曾慕其名而派遣高俅赠以玉章。米遥至淮安,题诗酒家之壁:“桂花宜向月中看,谁送书

  • 经学要义

    四卷,补四卷。明卜大有(生卒年不详)编。大有字益泉,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嘉靖丁未(1547)进士,官无锡县令,后官至寻甸知府。执法不挠,以刚直著称。《经学要义》一书见于《明史·艺文志》、黄虞稷《千顷

  • 八代诗选

    二十卷。王闿运(1832-1916)编选。王闿运,字壬秋,一字壬父,晚号湘绮,时称湘绮老人。湖南湘潭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客曾国藩幕府。后荐授翰林院检讨,加侍读。辛亥革命后,任国史馆长,兼参

  • 毛诗发微

    三十卷。明宋景云撰。景云字祥祯,博兴(今属山东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巡按湖广。其说诗以朱子集传为主,亦间采毛传及他说以参之。为例有三:标正字者,衍集传;标附字者,采他说;标考字者

  • 圣求词

    一卷。宋吕滨老撰。吕滨老字圣求,嘉兴(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陈振孙《书录解题》作吕渭老;据嘉定五年(1212)赵师序,亦作滨老。二字形似,取义亦同,未详孰确。吕滨老在北宋末颇以诗名,赵师提及的《忧

  • 青磷屑

    二卷。明应廷吉撰。应廷吉原名喜臣,字棐臣,浙江鄞县人,生卒年月未详。明天启丁卯(1627年)进士,曾任砀山知县,淮安府推官,佐史可法幕,赴军前为监纪。应廷吉精于天算勾股之学,足智多谋,善风鉴,于史可法

  • 严州府志

    ①三十五卷,首一卷。清吴士进修,胡书源等纂。吴士进,严州府知府。胡书源,山阴县人。《严州府志》乾隆二十一年(1756)刻本。全书三十五卷首卷,分为:卷一为星野。卷二建置,目为沿革表、郡县名表。卷三至卷

  • 吴文节公年谱

    一卷。清吴养原撰。养原,副贡生,官任主事,生卒年及事迹未详。为谱主之子。谱主吴文熔(1792-1854),字甄甫,一字子范,号云巢,别号竹孙,江苏仪征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进士,以礼部侍郎,授

  • 士礼居丛书

    十九种,一百九十四卷。清黄丕烈(1763-1825)编辑。黄丕烈字绍武,号荛圃,又号复翁、佞宋居士,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举人,官主事。喜藏书,得宋刻图书百余种,题其书室为“百宋一廛”,乾嘉之

  • 论语征

    十卷。日本物茂卿(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撰。物茂卿以为孔子修先王之道,论而有《论语》,后代学者为之作传,然其绪言无所系属,故物茂卿辑成此书。又以学不师古,非知孔子之心,乃潜心学古文辞十年。因汉儒距孔氏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