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清郝培元(生平不详)撰。是编乃论巩固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法关系的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及家庭中对晚辈的礼法教育。有清嘉庆至光绪间《郝氏遗书》本,《清史稿艺文志补编》著录。
三十卷。清皮锡瑞(1850-1908年)撰。皮锡瑞字鹿门,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清末经学家,曾主讲湖南龙潭书院,江西经训书院。治经宗西汉传《今文尚书》的伏生,署所居为“师伏堂”,人称师伏先生。主要著作
二卷。宋葛刚正(生卒年不详)撰。刚正字德卿,自号水云清隐,江阴(今属江苏)人,丞相葛邲之从孙。此书《宋史·艺文志》等宋元以来官私书目均未著录。其自序云:“余曩侍先君宦游通州时,四明潘侯伯恭以其先大夫昌
十卷。明李经纶(生卒年及生平不详)撰。李经纶字大经,南丰(今属江西)人。该书始见于朱彝尊《经义考》,《四库全书总目》未曾著录。李经纶深受王柏《诗疑》的影响,认为秦始皇焚书之后,《诗经》许多篇章失传,汉
十八卷。清徐文驹(约1723年前后在世)撰。徐文驹,字子文,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本集为文驹自编,计文十三卷,诗五卷。前有序,称其“浚伊洛之渊源,探韩欧之骨髓,沉浸浓郁,
四卷。清焦廷琥(1783-?)撰。廷琥一名琥,字虎玉,江都(今江苏江都)人,循子,廪生。能读书,传父学,著有《尚书申孔篇》、《读书小记》、《蜜梅花馆诗文录》、《因柳阁词钞》等。《三传经文辨异》用古人以
一卷,附望云楼稿一卷。明徐如珂编撰。天启年间,明朝国力尽付辽东战事,国内空虚,流寇四起。天启元年(1621),如珂备兵川东,正值土司奢崇明父子作乱,遂派秦良玉等率兵镇压。该书即为如珂、良玉等人所作传记
三卷。清张敦仁(1754-1834)撰。敦仁字古余,山西阳城人。当过知县、知府,后官至云南盐法道。病老辞官后退居金陵,与李锐相善,致力求古籍,研治古算,曾收藏宋本《孙子》、《张丘建》、《九章》等算书。
九卷 明刘炳(约1361前后在世)撰。刘炳字彦昺,以字行,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生卒年不详,刘炳事迹略见《明史·文苑传》。洪武初,献书言事,授中书典签。出为大都督府掌记,考其《吊余阙墓》结衔称《大都府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谁说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