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昌化县志

昌化县志

十八卷,首一卷。民国陈培珽、曾国霖等修,许昌言等纂。曾国霖曾任民国昌化县知县,昌化志自明嘉靖至清道光年间七修,此志为八修。其上距道光于尚龄志又九十余年。这期间,时代之变易,人材之继起,事物之变幻,年远事湮,往事陈迹,逐渐消失,培珽乃召集绅耆,开局修志。延许昌言为主纂,历数月而告竣。《昌化县志》民国十三年(1924)铅印本,为十八卷,分为:卷一至二为舆图,卷三至四为建置,卷五为版籍,卷六为风俗,卷七为礼制,卷八为职官,卷九至十为选举,卷十一至十四为人物,卷十五为事类,卷十六至十八为艺文。此志则参考、节录旧志,新旧合一篇,大体相同,节录先代文献较多,不另立警察、学堂、自治等新条目,教育在学校一目里,毕业、议员在选举一目里。

①五卷。清方岱、璩之璨纂修。方岱,直隶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吏员,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知县。璩之璨,河南孟县人,举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任知县。此志为方岱修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其按图而稽其籍,究源而穷其委,事可据者志之,事无可凭者略之,理可信者志之,理可疑者阙之。三十年(1691)县令璩之粲补刊,重修昌化县志序。《昌化县志》康熙三十年刻本。全书共五卷,内容为:卷一舆图,卷二都图、赋役、户口附,卷三物产、古迹、桥渡、圩市、亭坊、兵防、原黎、平乱,卷四秩官、附武职、附游宦、乡绅,卷五艺文,共二十四门。其中赋役门记载当时昌化山川荒凉,无田而税,民不聊生,较其他方志更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赋税情况,为珍贵的资料。有1963年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油印本刊行于世。② 十一卷首一卷。清李有益纂修。李有益,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知县。昌化,旧志创修于康熙二十六(1687)年方岱,告成于三十年(1691)璩之粲,此后未曾续修县志,二百多年来史事,淹没而弗彰,光绪二十三年(1897)知县李有益倡续纂修,命邑绅勤加采访,各抒见闻,缮写成帙,疑者厥之,信者录之,而后辅以府志,编附《璩志》之末,志成。《昌化县志》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全书十一卷首一卷,卷首有图序,内容为舆地志、建置志、经政志、职官志、人物志、杂志、纪事七门。此志以前志为底本,增补康熙以后史事,志中收陶元淳《浮粮考》,是对前志浮粮资料的进一步补充。

猜你喜欢

  • 古书疑义举例

    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 清续修国子监志

    八十二卷。清文庆等奉敕修。文庆(?-1856),姓费莫氏,字孔修,满洲镶红旗人。道光进士,后任兵部尚书,咸丰朝官至军机大臣。该书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十二月初奉敕纂修,至十四年七月修成,共分为十二

  • 掾曹名臣录

    一卷。续集一卷。明王琼(生卒不详)撰。王琼,字德华,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明成化年间(1465~1487)进士,官至兵部尚书、督陕西三边军务,著有《晋溪奏议》、《漕河图志》、《北边事迹》、《西番事

  • 旭华堂文集

    十四卷。《补遗》一卷。《续编》一卷。清王奂曾(约1691年前后在世)撰。王奂曾字元亮,别字思显,号诚轩。太平(今山西临汾)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至湖广道监察御史。本编是其孙婿

  • 永安州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李炘纂修。李炘,顺天(今北京)人,嘉庆十七年(1812)任永安知州。旧志修于康熙间知州丁亮工,此编为嘉庆间知州李炘踵前志之后纂修。志成于嘉庆十八年(1813)。《永安州志》嘉庆十八年

  • 洞灵真经注

    见《亢仓子注》。

  • 测食

    二卷。德国汤若望撰。是编论推算日食月食之理。其说约曰:天学家研究日月诸星之理。设为图界,以论其运行。分为五支:其一论从月星之本图小轮,而应其居所不一;其二论月星之随应太阳,如臣庶之应其君;其三论月星与

  • 易经蒙引

    十二卷。明蔡清(1452-1508)撰。清字介夫,晋江(今属福建)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曾师从林玭学《易》,尽得其肯綮。其学初主静,后主虚,故以虚名斋。清以善《易》名于时

  • 见闻纪训

    一卷。明陈良谟(1482-1572)撰。陈良谟,字中夫(一作忠夫),号栋塘,安吉人。官至贵州布政司参政。陈良谟性恬淡寡欲,诗文温醇典雅。著有《天目山房集》等。《见闻纪训》是一部杂记见闻的笔记小说。这部

  • 易传灯

    四卷。宋徐总干撰。是书《宋志》及诸家书目俱不著录,朱氏《经义考》亦不载其名。此本采自《永乐大典》,后李氏刻入《函海》而佚其名。归安陆氏《藏书志》依序题曰徐总干。总干乃官名,而非人名,今姑仍之。徐氏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