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易学启蒙小传

易学启蒙小传

一卷。附《古经传》一卷。宋税与权撰。与权字巽甫,巴郡(今属四川)人。据《宋元学案》卷八十《鹤山学案》,知其受业鹤山(魏了翁)之门,精于经学,尝述鹤山讲《周礼》语为二卷,曰《周礼折衷》。与权《自序》谓朱文公采二吕氏、晁氏所传,著《易本义》,厘正文王、周、孔“上下经”与“十翼”共十二篇,而各还其旧。又作《易学启蒙》,多发邵氏“先天图”意。间与袁机仲(枢)谈后天易,则谓尝以卦画纵横,反复求之,竟不得文王所以安排之意,是以畏惧不敢妄为说。与权昔从魏鹤山讲究邵氏书,于“观物篇”得后天易上下经序卦图,反复观之皆成十有八卦。然后知乾、坤、坎、离、颐、中孚、大过、小过不易之八卦为上下两篇之干,其互易之五十六卦为上下两篇之用。非邵氏此图,则后天易之旨千载不明矣。因此图而推之上下经皆为十八卦者,始终不出九数。以明羲、文之易,似异而同。案此所谓先天易,即太羲所画之易。后天之易,即文王所演之易。文王之易,亦即后之孔子所为作传者。此书宗旨,即阐发邵雍先天易之说,以补朱熹《启蒙》之未备。与权友史子翚《跋》称,巽甫谓先天图皆两卦相对,合为二九之数,而后天上下经皆为十八卦者,始终不出九数,予玩而乐之云云,赞其有精义。《四库提要》也赞其“所谓持之有故,而执之成理者也”。此书《宋史·艺文志》及卢文弨《宋史艺文志补》均失载。版本除《四库全书》本外,尚有《通志堂经解》本。

猜你喜欢

  • 孟子列传补编

    一卷。清张承燮纂。承燮,清末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张氏以《史记》中孟子事迹记载简略,而与各世家及《六国年表》多自相矛盾,故取历代言孟子较详者,为之补缺、订正,分段叙述孟子幼学时事及游历之事。此书有光绪

  • 易象援古

    无卷数。清申尔宣撰。申尔宣字伯言,河南人。此书是申尔宣本着他父亲申舒坦之意而撰成。其之所以叫“援古”,是因为想要“援古事以证易理”。大旨认为,程《传》引古释经的有六十余条,朱子《本义》引古释经的也有四

  • 家范溯源

    不分卷。美国戈尔腾撰,中国任保罗译。全书共七章,分友爱、居家、父母、婴孩、遗传、教育等目,分别论述家庭中父母、子女以及社会关系等。此书原名为《理想家庭谈话》,为了训育启迪童蒙而作。全书宗旨皆归于上帝,

  • 烟花债

    一卷。清崔应阶(约1766年前后在世)撰。崔应阶,字吉升,号拙圃,别号研露楼主人,湖北江夏(今武汉)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任山东布政使,不久迁山东巡抚,乾隆三十二年(1767)调浙闽总督。有杂剧

  • 翠屏集

    四卷。明张以宁(1301-1370)撰。张以宁,字志道,福建古田人。人称翠屏先生。元泰定中举进士,初授黄岩判官,后进六合尹,坐事免官,滞留江、淮10年。元末征为国子助教,累至翰林院学士,知制诰。洪武二

  • 新本白石山房稿

    五卷。明张孟兼(约1350前后在世)撰。孟兼名丁,以字行,浦江(属浙江)人,生卒年均不详。洪武初(1368)徵为国子监学录,与修《元史》,后累官至山东按察司副使。著有《白石山房逸稿》。据《明史·艺文志

  • 残本林泉逸兴

    七卷。明薛论道(生卒年不详)撰。薛论道字谈道,一字谭德,号连溪居士,定兴(今河北易县)人。约生活于明嘉靖与万历年间。八岁能属文。亲没,家贫,诸弟弱,遂辍学而读兵书,自负智谋,许建辟其为参谋,从军三十年

  • 缑山集

    二十七卷。明王衡(1564-1607)撰。王衡字辰玉,号缑山,别署蘅芜室主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少年能诗善书,名动海内。万历十六年(1588)乡试第。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著有

  • 同文备考

    八卷。附《声韵会通辑要粗释》二卷。明王应电(生卒年不详)撰。应电字绍明,昆山(今属江苏)人。受业魏校,著有《周礼传》、《书法指要》、《六书音切》与此书等。此书之作,王氏自序云:“《洪武正韵》间以小篆正

  • 尚书正解

    十二卷。清吴荃撰。吴荃字荪右,江苏丹阳人,诸生。本书前有刘梅序,又有吴荃自序和凡例。本书每篇都有纲领,各段都有节目,在注解之外分标全旨合参析讲等名,其体例是仿效举业家《四书讲义》之体。卷首附有《禹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