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传补注

春秋左传补注

三卷。清马宗梿撰。宗梿字器之,又字鲁陈,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嘉庆辛酉(1801)进士。少从姚鼐学古文辞,精研经训。著有《公羊补注》、《毛郑诗训诂考证》、《周礼郑注疏证》、《穀梁传疏证》、《说文字义广证》、《战国策地理考》等书,惜大多散佚。今存《春秋左传补注》三卷,他在此书自序中说,能对贾逵、服虔、京相旸三家之说融会贯通,则《左传》学思过半矣;而杜预注对诸儒之说未能择善而从,对地理又没有能揆度远近,因此刘炫作《春秋规过》;清代学者惠栋作《左传补注》,广搜贾逵、服虔、京相旸诸人旧注,证以秦汉子书,为《左传》功臣。他作《春秋左传补注》的目的,在于补充惠栋《左传补注》的遗漏。此书征引较广,能实事求是,遍引汉魏诸儒之说,不苟同,不立异,著名学者王引之曾给予较高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清阮元将本书辑入《皇清经解》,有道光九年(1829)广东学海堂刊本、咸丰十一年(1861)补刊本、光绪十七年(1891)上海鸿宝斋石印本及上海点石斋石印本。上海书店1988年有影印本。

猜你喜欢

  • 今文尚书经说考

    三十二卷。清陈乔枞撰。陈乔枞(1809-1869年)字朴园,福建侯官(今福建省闽侯县)人,清代经学家,陈寿祺之子。道光五年举人,官至江西临江、抚州知府。陈乔枞传其父亲辑佚之学,续成《今文尚书经说考》、

  • 张司业集

    八卷。唐张籍(766-830)撰。张籍字文昌,世称张司业,祖籍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和州乌江县(今安徽和县)人。贞元进士,诗人,官至水部郎中、国子司业。博学有识,善于文,晚年与韩愈齐名,世称“韩张”。

  • 李太白集

    三十卷。唐李白(701-762)撰。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昌隆(今四川江油)人。唐代著名诗人。官至供奉翰林,因蔑视权贵,遭谗去职。童年是在刻苦攻读中度过的,“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

  • 窥天外乘

    一卷。明王世懋(详见《经子臆解》条)撰。此书为王世懋诸多著述之中较有价值的一部书。专论明代掌故、故事,中间参以作者之论断。许多记载持论公正,足资参考。尤其是关于明代掌故之记载与辨疑,较有价值。此书体例

  • 绮树阁稿

    一卷。清安箕(约公元1692年前后在世)撰。安箕,字青士,山东寿光人,生卒年及生平皆不详。安箕为安致远次子,安致远颇有文名,安箕承其家学,故诗文皆有矩度,只是尚未老成,问世太早的缘故。本集有诗二十八首

  • 伤寒悬解

    十五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黄氏在学术上推崇岐伯、黄帝、秦越人和张仲景,称他们为“四圣”,主张“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受方有执、喻昌影响,认为王叔和

  • 锦里新编

    十六卷。清张邦伸(详见《庆诞记》)撰。该书原名《锦里新闻》,因与段成式书同名,遂改定今名。锦里即成都别名。此书记蜀中人物,至清初为断凡《明史》有载或系明朝科第者,概不收录。卷首有邦伸自序及凡例。分名宦

  • 惜阴轩丛书

    三十五种,三百二十四卷。清李锡龄编辑。李锡龄字孟熙,陕西三原(今属陕西省)人,道光时官中书。于宅后构一园名远眺园,书斋名惜阴轩,贮书九万余卷,手披口吟,终日不倦。本丛书取世所罕见之宋元善本汇刻而成,偏

  • 大衍索引

    三卷。宋末元初丁易东(详见《周易象义》)撰。本书专门研究大衍之数,论述五十及四十九变化之理。全书分三篇:一曰《原衍》,自“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以下,为图三十六以解之;二曰《翼衍》,自五十五数衍

  • 史记札记

    二卷。清李慈铭(1830-1894)撰。李慈铭字炁伯,号尊客,浙江会稽(今绍兴)人。他是光绪年间的进士,后为御史,又补山西道监察御史(《清史稿本传》)。他学识渊博,一生致力于两汉晋唐明诸史。读书中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