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氏传解谊

春秋左氏传解谊

四卷。汉服虔撰,清马国翰辑。服虔字子慎,初名重,又名祇,后改为虔,东汉著名经学家,生卒年不详。河南荥阳(今属河南省)人。少年时以清苦立志,入太学受业,有雅才,举孝廉。汉灵帝中平末拜九江太守,遭乱病卒于行旅中,见《后汉书·服虔传》。服虔尤长《左氏春秋》,《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春秋左氏传解谊》三十一卷、《春秋左氏膏肓释疴》十卷、《春秋汉议驳》二卷、《春秋成长说》九卷、《春秋塞难》九卷。《左传》服注影响很大。据《隋书经籍志》序说,诸儒传左氏传者很多,永平中能为《左传》者,擢高第为讲郎,贾逵、服虔并为训解,至魏时遂行于世。晋时服虔注与杜预注俱立于国学,后来只传服义。到隋时尊杜注,服虔之学才渐渐衰微。又据《经典释文叙录》说,九江太守服虔注解《左氏传》,江左中兴,立《左氏传》杜氏、服氏博士。而在北朝尤其有影响。《北史·儒林传序》说,河北诸儒,能通《春秋》者,并服子慎所注。可见服注在魏晋南北朝深受学者推崇。《春秋左氏传解谊》久佚,马国翰《玉房山房辑佚书》据宋代王应麟所辑《古文春秋左传》所引服说,补其缺漏,厘为四卷。服虔师承何自,已不很清楚,但从佚文可见服氏学之一斑。其注与郑玄、贾逵之说相近,注意对文义的疏通,文字训诂也不乏精义,对《左传》中所涉礼制也注意加以说明。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说,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与服虔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虔对人说已注《左传》意。郑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于是对服虔说:“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这段记载不见于正史,但考服、郑说佚文多合,则《世说新说》所言不为无据。《春秋左氏传解谊》还有黄奭《汉学堂丛书》(《黄氏逸书考》)辑本一卷。

猜你喜欢

  • 粤草

    十卷。《蜀草》七卷。明郭子章(约1585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撰。子章,字相奎,号青螺,又自号衣生。江西泰和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历官广东潮州知府等。因平扬应在叛有功,官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

  • 老子五千文

    见《老子》。

  • 蠙庐诗钞

    十卷。清王荫槐(1782-?)撰。王荫槐,字味兰,号子和;家有偶园,自号偶园荷锄者。盱眙(今属江苏省)人。他于道光癸酉乡举后七上春宫皆不第,丙戌挑二等改校官将及,以亲老乞停选,终养于家。五十岁时,刻有

  • 开天传信记

    一卷。唐郑棨(?-899)撰。郑棨字蕴武,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唐昭宗光化二年登进士第,累官庐州刺史,迁右散骑常侍。昭宗时擢为礼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郑棨善诗,多诙谐语,时号“郑五歇后体。”昭

  • 仪礼评点

    不分卷。清贺涛(生卒年不详)评点。涛字松坡,河北武强(属今河北省武强县)人。光绪进士,官刑部主事。少年时游于桐城吴挚甫之门,完全接受桐城义法,善于写文章。究心道学,一以曾国藩为宗。对于译行法政经济各书

  • 雨村诗话

    二卷。清李调元(1734-1802)撰。李调元,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童山蠢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学政。著有《童山全集》等。《雨村诗话》为其论诗著作,

  • 增修灌县志

    十四卷首一卷,清庄思恒修,郑珶山纂。庄思恒,曾任灌县知县。郑珶山,昌州人,曾任训导。按灌县志,创修于乾隆年间,嘉庆以后,曾经续修数次,讫未成书。庄氏任县令后,再度纂修,以乾隆旧志为底本,博采旁搜,灿然

  • 枕中记

    见《枕中书》。

  • 痘疹全书博爱心鉴

    见《痘疹博爱心鉴》。

  • 张太初集

    八卷。明张汝元撰。张汝元字太初,安徽江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中诸生。以诗受知于学使陈文烛,文烛为序而刊。人称其“七言短歌,间有作意,而陶冶未精。他体则更有减色。”文烛序中多引二谢以下诗人拟之,有奖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