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卷。清纪汝伦撰。汝伦字虞嬛,河北河间人,乾隆年间举人,官至满城教谕。由作者之朱书小识可知此书之成仅用时九个月。全书内容,大体是节抄朱彝尊的《经义考》,只有易类编次体例与《经义考》不同,将《经义考》分
一卷。明沈德符(1578-1642)撰。沈德符字景倩,一字景伯,又字虎臣,浙江嘉兴人。万历举人,精音律,熟谙掌故。所著《野获编》,多记万历以前的朝章国故。论诗宗尚皮日休、陆龟蒙和陆游。有《清权堂集》、
五卷数。旧本题元李简撰。卷首有《学易记》之序,但与《学易记》并不是一本书。检验其内容,与清代村塾讲议相类,恐怕是书肆伪托之书,实非李简所撰。朱彝尊《经义考》未载其名,亦可为旁证。《四库总目》列入存目。
① 七十六卷。清于成龙等修,张九征、陈焯纂。于成龙详见河北康熙《畿辅通志》。张九征,字公选,号湘晓,清丹徒人。顺治四年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陈焯,字默公,清桐城人,顺治进士,官至兵部主事。康熙
① 一卷。清任启运(1670一1744)撰。任启运,详见《周易洗心》条。该书遵用朱熹《孝经刊误》本,而于传第十章增加“君子无不敬也”等一百一十二字。其文与《礼记》小有不同,而今本《孝经》皆无。启运自序
四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方纲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顺天大兴(今属北京)人。乾隆十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官至内阁学士。嘉庆四年左迁鸿胪寺卿。十九年重预琼林宴,赐二品卿衔。
四卷。廖树蘅(生卒年未详)撰。廖树蘅,湖南宁乡人。清岁贡生。官宜章清泉等县教谕、内阁中书。树蘅以端正干济著称,久斡湖南矿物,为当事所倚重,而亦能诗。陈三立称其诗芳鲜澄澈。王闿运亦称其诗裔皇中宫音,决非
二十一种,二百六十七卷。清钱大昕撰。全书收经部一部,史部十五种,子部四种,集部一种(为《潜研堂文集》五十卷《诗集》十卷《诗续集》十卷)。其中史部《廿二史考异》、子部《十驾斋养新录》、集部《潜研堂文集》
不分卷。清黄易辑刻。黄易(1744-1802),字大易,号小松、秋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篆刻家、书画家。官至山东济宁府同知。其篆刻醇厚渊雅,发展了秦、汉的优良传统。为“西冷八家”之一,与丁敬并称“
八卷。明刘节(1476-1555)撰。刘节字介夫,初号梅国,更号雪台,老称潜虚翁,江西大庾(今江西大余)人。弘治年间进士,仕至刑部侍郎。该书朱彝尊《经义考》著录为五卷。作者以列传体的形式,为春秋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