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周树(生卒年未详)撰。周树字起辛,一名之道,字次修,浙江萧山人。《曲海总目提要》卷二十三录此剧。释题作萧山周起编。盖刊本题萧山周起辛树编。撰解题者误以字为名,又误以辛字属下读,合辛树二字为字,
一卷。清代蒋曰豫辑。此书也是蒋侑石遗书之一。由于韩诗亡佚已久,采辑困难,往往费力寻来,经考证却并非韩诗。本书即多此例。书中《芣苢》一诗引《说文·系传通释》称“芣苢,木名,实似李”,这是王肃的说法,出自
一卷,明唐顺之撰。作者生卒年代及生平事迹见于前《两汉解疑》条。《两晋解疑》在持论上与《两汉解疑》相类,都有许多乖舛悖理之处。唐顺之的学问文章具有根据,而论史却如此纰缪,大概是因为作者欲图出奇胜人,反而
三卷。清雷鐏(生卒年不详)撰,子雷学淇(1739-1829)笺。雷鐏,字宗彝,通州(今河北通县)人,官至崇仁县令。雷学淇,字瞻叔,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授山西和顺县
十二卷。明蔡清(1452-1508)撰。清字介夫,晋江(今属福建)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曾师从林玭学《易》,尽得其肯綮。其学初主静,后主虚,故以虚名斋。清以善《易》名于时
五十卷。明王道祐、赵如源合编。王道祐、赵如源皆明末人,生平不详。此书是合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与宋林尧叟《春秋左传句解》二书而成。杜预《集解》己见前。林尧叟字唐翁,宋人,生平不详。杜氏《集解》号为精密
八卷。明陈洪谟(约1506前后在世)撰。陈洪谟,字宗禹,武陵(今属湖南)人,生卒年不详。弘治中登进士第,累擢云南按察使,兵部侍郎。著有《静芳亭摘稿》、《治世余闻》。陈洪谟致仕后移居高吾山下,筑亭山中,
二卷。元景星(生卒年不详)撰。景星号讷庵,字德辉,以儒士保为杭州儒学训导,浙江余姚人。景星撰《四书集说启蒙》,门人蒋骥先刊其《大学》,钱时续刊其《中庸》,《论语》不存,《孟子》则残。景星自序中仍称《四
一卷。近人曾广源撰。曾氏云:叔然作音而不作例,例自宋以来始有之。上字同声,声归本母,下字同韵,韵归本等,此沈氏存中之说也。上一字取同位,同位不论四声,下一字取同韵,同韵不论清浊,此江氏慎修之说也。同位
一卷。清吴庆焘撰。吴庆焘生平详见《珠仙馆诗存》(辞目)。书中未著撰者名氏,但署为“襄阳金粟庵头陀炯然孤清”。从本书自序看,此集系辛亥革命以后所作。作者对辛亥革命颇为不满,抱着遁世的态度流徙于江汉,自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