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格致镜原

格致镜原

一百卷。清陈元龙(1652~1736)编撰。陈元龙字广陵,号乾斋。浙江海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官授编修。曾任广西巡抚。在粤七年,史畏民怀。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卒谥文简。工于诗文,著有《爱日堂诗》二十七卷。本书是一部考订事物起源的一种类书。其中记载事物的资料。采录于前代各种书籍。以经史为主,旁及杂记、俗说、野史、字书等。集录其中凡有关各种器具、名物内容及源流等资料,所以名曰“格致”。而每物又必溯其起源,所以又称“镜原”。全书分为乾象、坤舆、身体、冠服、宫室、饮食、布帛、舟车、朝制、珍宝、文具、武备、礼器、乐器、耕织器物、日用器物、居处器物、香奁器物、燕赏器物、玩戏器物、谷、蔬、木、草、花、果、鸟、兽、水族、昆虫三十类。每类下又分若干细目,如乾象类有天、日、月、星、风、雷、云、雨、露、霜、雪、雹、虹霓、雾十四目,各类共分八百八十六目。目下所记若事物久远,资料较多,则以总论、名类、称号、纪异分别标列其首。其中有的资料较少,不足以单独列为一类,就附在其他相关的物名之后。如浑天仪、刻漏、候气,则附于“乾象”类,“天”目之后。本书引文多据原书善本,每一引文,不论文字长短,一概把书名列于文前,偶有不能举出书名的,亦注出某人说。因此,书较少有讹文脱字,亦便于人们了解其出处,以资考核。有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海宁陈氏广州刻本。清雍正十三年(1735)海宁陈氏重印本、《四库全书》本、清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大同书局石印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上海积山书局石印本。

猜你喜欢

  • 雷公药性赋

    见《珍珠囊指掌补遗药性赋》。

  • 朝城县志

    十卷。清祖植桐修,赵昶等纂。祖植桐,辽东宁远人,康熙十二年(1673)任朝城县知县。考朝城县志,创修于明嘉靖时邑令周鲁。再修于万历时县令张泾。又五十余年后,邑人孟兆熊以个人之力重新纂辑邑乘。稿成,然未

  • 靖海卫志

    十二卷,增补一卷。佚名纂。此志记事至清康熙六十年(1667)。按靖海古名普庵郡,明魏国公徐达平定东牟,草创卫治。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始筑石城。此志前后损坏,书中文字多漶漫,几不可识。全书十二卷增

  • 广博物志

    五十卷。明董斯张(1586-1628)撰。董斯张字遐周,乌程(今浙江吴兴)人。著有《静啸斋词》、《吴兴备志》。晋代张华编《博物志》,虽世所传本,但真伪相淆,又非常简略。南宋李石尝续其书。补采了许多新的

  • 五经字学考

    五卷。清成端人(生卒年不详)撰。端人字友端,阳城(今属山西)人。此书分五经各一卷,每字先以训诂,并及形声,兼辨俗写之讹。但是引据不够淹博,考证不够精密。《四库提要》据山西巡抚采进本著录于《存目》中。

  • 说文解字通正

    十四卷 清潘奕隽撰。此书即《说文蠡笺》的删削更名本。它不仅将原刻每字之下所引《说文解字》原文完全删去,而且将潘氏自序中“虽竭蠡测之勤,难免挂一之”两句删去,并改名为《通正》,此本为《聚学轩丛书》本,刊

  • 枝语

    二卷。清孙之騄(生卒年不详)撰。孙之騄字子骏,号晴川,仁和(今江苏省滨海县)人。贡生,雍正间官庆元教谕,性情耿介,博学群书,尤专好古,著述很多,有考订类、农家类、杂史类等。著有《尚书大传》三卷、补遗一

  • 易话

    二卷。清焦循撰。焦氏精研易学,最有名者为《雕菰楼易学》,凡三种。《易话》乃取此三种之外之余义而成。分为上下卷,上卷为易释举要,诠释句法,于初学者殊为俾益。下卷为推行易义,其谓易至春秋淆乱于术士之口,乃

  • 学诗识小录

    十三卷。清包世荣(详见《毛诗礼征》)撰。世荣此书撰成于《毛诗礼征》之后,盖至道光三年(1823)始成书。该书未见刻本。道光、咸丰间只有传抄本。全书分训诂八卷,草木二卷,鸟兽一卷,虫鱼一卷,舆地一卷。其

  • 学庸切己录

    二卷。明谢文洊撰。文洊字约斋,号程山,南丰(今属江西)人。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此书对张载之学颇有发明,力倡“主敬”、“躬行”之说。书中随文讲解,旁采诸儒之说,并以己见相参,行文类似语录体。书末附《西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