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楝亭五种

楝亭五种

六十五卷。清曹寅(1658-1712)编。曹寅字子清,一字楝亭,号荔轩。祖籍蒙古汉军正白旗,原籍丰润(今属河北),世居沈阳。官江宁织造通政史,并视两准盐政。因其父尝于家门外种植楝树数株,绿荫可爱,便建一小亭,名为“楝亭”。用作藏书赏画之处。曹寅从政之余以校勘购书为乐,往来于书肆问,所藏之书以宋元版本较多。与朱彝尊交往甚密,曝书亭之书,曹寅皆抄有副本。如《宋朝通鉴长编记事本末》、《太平寰宇记》、《三朝北盟会编》、《崇祯长编》等,皆为手抄。刻有《楝亭藏十二种》。又收集古今文字音韵学之书《玉篇》、《广韵》、《类编》、《集韵》、《礼部韵略》等刊刻行世,名曰《楝亭五种》。南朝顾野王著《玉篇》,体例仿《说文》部首次序,以义相聚,分五百二十四部,解说详备。宋陈彭年、丘雍等奉敕撰《重修广韵》,增广隋陆法言的《切韵》而成,收字二万六千一百九十四个,引征内容不仅出自经史子集,还兼采小说、杂记等,为研究中古音的重要依据。至景祐四年(1037年)太常博士宋祁认为陈彭年所定《广韵》多用旧文,繁略失当,因诏刑部郎中知制诰丁度、礼部员外郎知制诰李淑等依例刊修《广韵》而成《集韵》,改并《广韵》独用韵为同用的有十三处,收字五万三千五百二十五个,较《广韵》多出二万余字。并罗列很多重文异体字。文字训义,以许慎《说文》为本,注音用反切,有胜《广韵》之处。《礼部韵略》为景德时所修《韵略》的修定本。是当时科举取仕所用的官韵范本。该书收字九千五百九十个,韵部分合与《集韵》相同。此书的作用在音不在义,因此字义训释极为简略。《礼部韵略》原本不存,所见均为后人修定本。《类篇》旧题为司马光撰,此书在每个部首之前先排列《说文》对这个部首的诠释,然后再对本部中的文字加以解说。它象《玉篇》一样,以音义为重,并不逐字分析形体结构。从全书看,《类篇》作者态度慎重,说解不标新立异,自己不能解释的也不强作解释。《楝亭五种》目录:梁顾野王《玉篇》三十卷、宋陈彭年《重修广韵》、宋司马光《类篇》十五卷、宋丁度《集韵》十卷,宋丁度《礼部韵略》附《释文互注》五卷。有清康熙间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续古今考

    ①九卷。伪托金元好问(1190-1257)撰。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忻州秀容(今山西忻州市)人。兴定五年(1221)进士。历任内乡令、南阳令、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金亡不仕。筑野史亭,以著作自任。通经史

  • 弇州史料

    前集三十卷,后集七十卷。王世贞撰,董复表编。王世贞(1526-154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授刑部主事,屡迁员外郎、郎中、

  • 元释集

    一卷。明释克新撰。克新,俗姓余,字仲铭,自号江左外史,又称雪庐和尚,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末在嘉兴水西寺出家为僧。明洪武初年奉诏到南京,派往西域招谕土蕃,其他生平事迹不详。著述除《元释

  • 盼怡楼诗稿

    一卷。清项蘅撰。项蘅,生卒年不详,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临海张应彪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嘉庆二十一年(1816)刊本,其夫张应彪编辑刻印。书前有霞城张灵江所作的序言,书后有其夫张应彪所写的跋语,书末有

  • 陆状元通鉴

    即《增节音注资治通鉴》。

  • 樗茧谱

    一卷。清郑珍(1805-1864)撰。郑珍,字子尹,贵州遵义人。道光十七年(1837)中举人。乾隆年间,郑珍家乡的地方官从外地引进山蚕种,在当地推广养蚕,效果颇佳。郑珍了解了整个推广过程,著成《樗茧谱

  • 毛诗多识编

    七卷。明林兆珂撰。兆珂字孟鸣,莆田(今属福建省)人。生卒年不详。万历甲戎(1574)进士,官刑部郎,历知廉州、安庆。著有《毛诗多识编》、《考工记述注》、《檀弓述注》、《杜伯子诗钞》等书。是编本陆机《毛

  • 春秋考

    十六卷。宋叶梦得(详见《春秋传》)撰。叶梦得之治《春秋》,多有攻击三传者,而此书是旨在申明其所以攻击三传,只是根据周代法度典制以为断,并非自己所臆测。所以书中所言皆讨论周典,以求合于《春秋》之法。陈振

  • 格物入门

    七卷。美国丁韪良(详见《性学举隅》)撰。1856年,合信《博物新论》问世,当为近代科学输入中国之首。当时徐寿(1818-1884)曾与华蘅芳(1833-1902)根据《博物新论》设计出中国第一艘汽船的

  • 贵池县志

    四十四卷,首一卷,清陆廷龄修,桂迓衡等纂。陆廷龄,松陵人,清光绪初年知贵池县事。桂迓衡,官刺史。贵池旧志可考者,有顺治十四年李愈昌志,乾隆十年谢锡伯志,之后漆日榛志,书成于道光八年(1828)。光绪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