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村讲授
三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编。此书分为三编,每编为一卷。上编载周、张、二程、朱子所作之文;中编收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邵子、胡宏所作;下编收贾谊、匡衡、刘向、谷永、刘歆、班固、诸葛亮、欧阳修、宋祁、王安石、曾巩、陆九渊、真德秀之作。集前有李光地自序。因其编辑目的是为“举成宏之文章以勖人,举王鏊会试墨卷以韩愈成句对论语者为法,而以读杂书异说为深戒。”故所选大都为儒者之言。盖以科举之文以诱掖初学者。《四库全书》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三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编。此书分为三编,每编为一卷。上编载周、张、二程、朱子所作之文;中编收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邵子、胡宏所作;下编收贾谊、匡衡、刘向、谷永、刘歆、班固、诸葛亮、欧阳修、宋祁、王安石、曾巩、陆九渊、真德秀之作。集前有李光地自序。因其编辑目的是为“举成宏之文章以勖人,举王鏊会试墨卷以韩愈成句对论语者为法,而以读杂书异说为深戒。”故所选大都为儒者之言。盖以科举之文以诱掖初学者。《四库全书》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四十八卷。明王化贞(生卒年不详)撰。王化贞字元起,号肖乾,诸城(今属山东)人。万历年进士,历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辽东巡抚。王氏素好医学,曾著《产鉴书》、《痘疹》等书。此书成于崇祯元年(1628),为王
十卷。明尹耕修,李正儒纂。尹耕,嘉靖藁城县令。李正儒,邑人,嘉靖岁贡。李正儒锐意修志,乃聘李正儒为主纂。“周咨博访,殚竭驽钝”,历时两月而毕其事。嘉靖十三年(1534)刻本。此志依《明一统志》体,分为
一卷。清俞樾(详见《易贯》)撰。清代研究《文子》的学者,一般认为《文子》一书大半抄自《淮南子》,所以作校阅者都依《淮南子》。俞樾撰此篇校读《文子》,也以《淮南子》为改订标准,有的又凭己意改之。如其改《
十二卷。清范启堃、王炜修,阳步霞纂。范启堃字厚之,北平(今北京市)人,同治元年(1862)恩科举人,光绪九年(1883)任文水县知县。王炜字亭,扶风人。以拔贡署猗氏县。前令江因病久不视事,案牍山积,炜
四卷。清胡泽漳撰。胡泽漳字少珊,湖南益阳人。此书以笔记体例,将自己学易的心得条而记之。其中第一卷辨河图洛书、邵子所传先天图、后天图、六十四卦方图。第二卷论伏羲六十四卦圆图义例,以圆图中方图移易之气机、
七卷。明凌宏宪编。凌宏宪始末未详。初时,李攀龙曾撰《诗删》,王世贞为之序。后坊间割其中所录唐诗刊行,别题曰《唐诗选》,凌宏宪又因其无评点,乃杂摭诸家之评,缀于简端,以朱墨版刊行,改题此名,盖坊刻翻新之
三种,八卷。清陈经撰。陈经字荆溪,宜兴(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性好读书,家贫无书,多向人借阅;屡试不第,遂日事著述,授徒于梵觉庵,以布衣终。撰有《续太平广记》四十卷,仅有稿本。丛书所收三种:《墨
六卷。清钱振伦(1816-1879)撰。钱振伦字楞仙(一作仑仙),归安(今浙江吴兴)人。道光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著有《禾朴斋文集》。曾与钱振常从《全唐文》中辑出《樊南文集补编》十二卷,并为之笺注,附
①十二卷。清卞颖修,王劝纂。卞颖字慧生,扬州人,举人出身,康熙十一年(1672)任诸城县知县。王劝,邑人,进士出身。诸城,春秋时为莒、鲁之地,战国为齐下邑,秦为琅琊郡治,西汉至魏为东武邑,隋改为诸城,
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避于帝王之德者,其自为也,昧然无不静者矣。圣人之静也,非曰静也善,故静也;万物无足以铙心者,故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