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一百三十八种,二千八百九十一卷。清高宗敕辑。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高宗弘历敕编此书,命金简(详见《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掌其事。武英殿为清宫殿名,凡官修各书均在此校刊装潢,“聚珍”二字则为高宗赐名,因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又称《武英殿聚珍版全书》。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部收唐史徵《周易口诀义》、宋陈经《尚书详解》、汉郑玄注《易纬》、宋王质《诗总闻》、宋李如圭《仪礼集释》、汉戴德《大戴礼记》、宋孙觉《春秋经解》、宋郑汝谐《论语意原》等三十二种;史部收宋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宋吴缜《新唐书纠谬》、晋陆翔《邺中记》、清周煌《琉球国志略》、宋王溥《唐会要》、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二十九种;子部收晋傅玄《傅子》、唐太宗李世民《帝范》、宋项安世《项氏家说》、汉班固《白虎通义》、汉王弼注《老子道德经》、元刘祁《归潜志》、宋杜道坚《文子缵义》等三十四种;集部收唐张说《张燕公集》、唐颜真卿《文忠集》、宋王禹偁《小畜集》、宋刘攽《彭城集》、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金王寂《拙轩集》、元仇远《金渊集》、清彭元瑞《万寿衢歌乐章》等四十三种。所收各书多辑自《永乐大典》,用特制木活字排印,称“武英殿本”,简称“殿本”。其后,东南各省都有翻印,以闽刻最为完备,世称“福本”。因多年递次修补,内容亦多有不同,收书多少不等,原书本来面目已非。今存流行本主要有清乾隆中武英殿木活字排印本、清乾隆中浙江重刊本、清同治十三年(1874)江西书局刊本、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福建刊道光同治递修光绪二十一年(1895)增刊本、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广雅书局刊本等。

猜你喜欢

  • 西山志略

    六卷。清魏元旷撰。魏元旷,号潜园,江西新建人。西山在南昌府城之西、章江之外,高二千五百丈。西山旧有志,皆不传。清乾隆间,欧阳桂纂辑志稿十二卷。后涂兰玉改辑。欧志采辑略备,然杂乱而无章。涂志较具条理,然

  • 始学篇

    一卷。吴项竣(生卒年不详)撰。近代龙璋辑。考《三国志·吴书·薛综传》载:“华疏:‘大皇帝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项竣始撰《吴书》,孚、竣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足纪录。”’由此知项氏曾官吴,为郎中,缺乏

  • 经说管窥

    一卷。清末王士濂撰。士濂字望溪,江苏省高邮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个别地方有一定见地。如《春秋·闵公元年》:“季子来归。”杜预注:“季子忠于社稷,为国人所思,故贤而字之。”士濂认为,季友并非鲁之

  • 经说丛抄

    四卷。清谢庭兰撰。谢庭兰,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有《古文尚书辨》刊行,前文已有著录。是书首有庭兰自序,末有缪之熔跋。最初,庭兰著《读尚书隅见》、《读毛诗隅见》、《读四书隅见》三书,以卷数繁多,无力刊行

  • 孝经郑注附音

    一卷。清孙季咸辑。孙季咸原名葆成,以字行,山东荣成人,生卒年不详。是书兼辑郑玄注及陆德明《经典释文》,篇首列陆氏《孝经序录》及郑氏《孝经序》,经注之后,附以音义。郑注只载旧文,不标所出,于陆氏《音义》

  • 十经斋文集

    四卷。清沈涛(生卒年不详)撰。沈涛原名尔政,字西雍,号匏庐,浙江嘉兴人,嘉庆举人,官道台,其人长于考订,兼嗜金石。文集无目录,一至二卷多考订文字,如《史记太初元年岁名辩》、《论语舞雩说》、《伏羲斗言考

  • 檀几丛书录要

    七种,七卷。清何思钧编辑。何思钧字双溪,灵石(今山西省灵石县)人,主要活动于清乾隆、嘉庆年间,生平事迹不详。本丛书摘出王晫、张潮《檀几丛书》中有关教训子弟修身劝学诸书,汇为一集,共七种:清姚廷杰《教孝

  • 凤洲笔记

    二十四卷,《续集》四卷。《后集》四卷。明王世贞(1526-1590)撰。王世贞生平详见《弇州稿选》(辞目)。是集乃隆庆己已(1569)黄美中所编。凡二十四卷。前有黄美中序,称:“世贞著作不能尽见。会从

  • 三阶佛法

    四卷。隋代释信行(540-594)撰。信行,俗姓王,魏郡(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市)人。三阶教的创立者。自小出家为僧,他执意刻求佛法,博涉经论,学而不厌。参佛尽礼尤为僧俗称道,每逢塔像必周行礼拜。后于相州法

  • 梅花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