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江南经略

江南经略

八卷。明郑若曾撰。若曾有《筹海图编》十三卷,已著录。是编为江南倭患而作,兼及防御土寇之事。卷首有郑氏《原序》一篇,叙本书述作之缘由。“三吴者,朝廷之重地也,留都(案明以南京为留都)门户在焉,国家财赋先焉”。遂携二子各操小舟,遨游三江五湖间。辨江南四郡十八邑水陆要害形势,质之于父老。“为书九百九十翻,为图一百八十有五,议论、考说、记辨三百五十有奇,共计十万余言。”次有《凡例》十二则,言倭患南自钱塘北抵大江,从防御体系看杭嘉苏松四郡本为一体,因杭、嘉二郡属浙江兵备道,故此从略,可详《筹海图编》云云。八卷之中,每卷又分上下二子卷。考其书大略言之,卷一之上为兵务举要,总述苏松常镇四郡之选将,选兵、养兵、练兵、设险之事。下卷为江南内外形势总考。总论四郡山川形势,并附有图。又有“海防”五论,“江防”三论,太湖考、吴淞江考等。卷二之上卷为苏州府总论,疆界考、城池考、守城官兵考、御寇备寇论等。吴县附。下卷考苏州府属之长州县、昆山县山川险易、城池兵马,各附以土寇要害。卷三之上卷述常熟县、吴江县、嘉定县。下卷太仓州、崇明县。卷四上、下述松江府及其附属州县。卷五上、下为常州府及州县。卷六上、下为镇江府及其州县。卷七上论《见行兵政》,又分若干子目,如戒谕将吏等。下卷《见行兵政》言水兵号令、严城禁、守要害等。上下卷皆为战守之宜。卷八上下则杂论战具战备,而终以水利积储与苏松之浮粮。明季武备废弛,将不言兵,以致倭寇猖獗,沿海数千里生灵涂炭,谈倭色变。若曾痛感于此,故书中所言皆为切实可行之策,意长而虑远,故《四库提要》谓其“究非纸上空谈,检谱而角牴者。”所论极是。是书现存最早刊本是明隆庆二年(1568)林润刻本,藏首都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另有清康熙郑起泓、郑定远刻本,北京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均有收藏。《四库兵家类丛书》第三册收有此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1990年10月版)。

猜你喜欢

  • 阳湖钱氏家集

    十六卷。清钱振锽(1870-?)辑。钱振锽,字梦鲸,号谪星,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钱向杲之子,光绪三十二年(1905)曾在都供职。本集第一卷,《佳乐堂遗集》,清钱钧(约为咸丰、同治间人)撰。本卷收

  • 异苑

    十卷。南朝刘敬叔(?-约470)撰。刘敬叔,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东晋时,初任中兵参军,义熙十三年为骠骑将军刘道怜参军,后为刘毅郎中令,因事得罪刘毅,被毅奏告,免官。宋元嘉三年为给事黄门郎,太始中去世

  • 金匮钩元

    见《金匮钩玄》。

  • 朱秋厓诗集

    四卷。清朱克生(1631-1679)撰。朱克生字周桢、一字念莪,号秋厓。宝应江苏扬州人。克生学问渊博,遍览群籍,但仕途不倡,不得已致力于诗骚。其诗有盛唐诗气象。其古文辞,如论史、论治河、论荐举等用世之

  • 续表忠记

    八卷。清赵吉士(1628-1706)撰。赵吉士字恒夫,号渐岸,又号寄园、天羽,休宁(今属安徽)人。旅居钱塘(今浙江杭州)。顺治八年(1651)举人,官至户科给事中。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魏忠贤始末

  • 清源文献

    十二卷。明何炯(生卒年不详)编。何炯,福建晋江人。官靖江县(今江苏扬州)教谕。是集成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皆录其郡人之诗文。凡十二卷。前列爵里一卷。首曰寓贤,凡侨寓于泉者,自唐秦系自元王翰十二人

  • 多识录

    九卷。清石韫玉撰。韫玉字琢堂,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庚戌进士,以第一名及第,官至按察使。该书以多识名录,盖取《论语》言诗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一语,书中兼及虫鱼,则从徐鼎名物图说例也。此书取材

  • 广修辞指南

    二十卷。明陈与郊(生卒年不详)撰。陈与郊著有《檀弓集注》。本书分二十部,有的部又分若干子目,有的不分子目。各部先列浦南金《修辞指南》原文。列增续的部分于后。每类所增补的内容也不过十数条,又不注明其出典

  • 世恩堂集

    三十五卷。清王顼龄(1642-1725)撰。王顼龄,字颛士,号瑁湖,晚号松乔老人,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太常博士。康熙十八年(1679)吏部尚书郭维纳以其“诗词风雅、

  • 休那遗稿

    十七卷。清姚康(1578-1653)撰。姚康,字休那,安徽桐城人。明诸生。有隽才,后入史可法幕。旋归里。明亡后屏居田野,忧郁以终。著有《太白剑》、《评货殖传》、《黄巢传》等。是编为遗稿十二卷,诗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