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浮山县志

浮山县志

①八卷。明许安纂修。许安,河北万全都司龙门卫人。出身监贡。嘉靖十一年(1523)知浮山县。按浮山县志在明嘉靖以前,无可稽考。然嘉靖十一年时,尚有旧志稿抄本,亦不知何人编纂。许安上任后,即取旧志稿,加以订正补遗,遂成,嘉靖十一年刊刻印行。《浮山县志》嘉靖十一年(1523)刻本。该编疏漏仍多,体例甚劣。如卷三官职中,记载的知县,始于明洪武,止于嘉靖,宋元以上,全未搜集记载,该志刊刻印行不久,板多残毁,嘉靖三十七年(1558)重为剞劂,故今流传多是重刻本。②三十七卷。清贾酉、张乾元修,张华、皇甫奎纂。贾酉字灵轩,河北束鹿县人。雍正十二年(1743)举人,乾隆八年(1743)任浮山知县。《浮山县志》乾隆十年(1745)刻本。全书三十七卷,三十七类,分为:卷一图考,卷二星野,卷三建置沿革,卷四疆域,卷五城池,卷六山川,卷七关隘,卷八桥梁,卷九学校,卷十公署,卷十一户口,卷十二田赋,卷十三运支,卷十四兵防,卷十五驿传,卷十六封建,卷十七职官,卷十八宦绩,卷十九选举,卷二十材武,卷二十一貤封,卷二十二人物,卷二十三孝义,卷二十四列女,卷二十五流寓,卷二十六仙释,卷二十七风俗,卷二十八物产,卷二十九古迹,卷三十园亭,卷三十一陵墓,卷三十二祠祀,卷三十三寺观,卷三十四祥异,卷三十五兵氛,卷三十六杂志,卷三十七艺文。此编选材精备,义法严整,增补颇为详尽,凡史传省郡各志,有关该县一事一言,悉行载入。如职官一门,旧志知县始明洪武,此志能于府乘暨邑碑碣中,上至宋元,广为搜集,以备稽考。又如浮山县建置沿革,自隋唐迄于清代,数干余年,名易地移,隶属多变更,稽古者,半信半疑。此志能参酌旧籍,考证诸说,以成画一,使人得益不浅。三十四卷。清鹿学典等修,武克明等纂。鹿学典字笠齐,河北定兴县人。同治九年(1870)科优贡。光绪六年(1880)任浮山知县。《浮山县志》光绪六年(1880)刻本,全书三十四卷,该志系赓续乾隆十年(1745)贾志本而作,体例一如贾志。如其凡例云:“是编一檄旧志,略加补订。其有形势未尝变易,事类无可续编者,悉仍旧简,庶几述而不作义。”旧志三十七目,分门别类,已极详备。惟有不能成帙而事类相近的,酌量并于数条,以便简单明了。然该志多系贾本旧版重印,增续及改变的地方用新版刻补。该编分三十四类,将贾志的材武、园亭、陵墓三门附入于选举及古迹下。

猜你喜欢

  • 御定道德经注

    见福临《御注道德经》

  • 孔孟事迹图谱

    四卷。明季本(1485-1563)撰。季本,字明德,号彭山,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进士,官至长沙知府,为学师事王守仁,平生考经索传,著述丰富,著有《易学四同》、《诗

  • 南润先生易篑记

    一卷。清李文藻(1730-1778)自述。文藻字素伯,晚号南润,山东益都(今青州市)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进士,官至广东广西等地知县,卒于官。临没前,口授此记,使其甥蒋器笔录。记中除作病中痛苦

  • 后汉书补逸

    二十一卷。清姚之駰撰。姚之駰字鲁斯,浙江钱塘人。康熙(1662-1722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该书收辑后汉书不传于清代的八家,共有《东观汉记》八卷,谢承《后汉书》四卷,薛莹《后汉书》张旸《后汉记》、

  • 空山堂春秋传

    十二卷。清牛运震(详见《空山堂易传》)撰。此书讲论《春秋》经义不信《左传》、《公羊》、《穀梁》之说,作者对“三传”的驳诘随处可见,其风格颇近宋刘敞、孙复二家。由于运震博涉群书、淹通经义,其学识足以济辩

  • 风倒梧桐记

    二卷。明末何是非撰。何是非,字卬甫,福建三山(今福建福州市)人。生卒年月及事迹不详。《风倒梧桐记》述永历建国时事,描画小朝廷诸臣,沐猴文武,颇为尽致。首卷记隆武二年(1646)十月桂王称帝,以原两广总

  • 温江县志

    ①三十六卷首一卷,清徐文贲等纂修。徐文贲,字十樵,邑人,拔贡。考温江县志,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王瑚曾纂修,五十八年(1719)鲁应才再修,乾隆十六年(1751)县令冯中存重加补纂,然为书仅四

  • 吴康甫砖录

    一卷。清吴廷康撰。吴廷康,字康甫,安徽桐城人,生卒年不详。卷首有李兆洛序言一篇。本书著录砖的拓本,上自秦朝,下到宋朝,有好几百件,而以三国两晋时居多。其中最希见并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为永嘉二年八月廿五日

  • 刘文靖公遗事

    一卷。元苏天爵(详见《元朝名臣事略》)撰。记载元刘因遗事。刘因字梦吉,号静修,容城(今属河北)人。钻研程朱之学,官至右赞善大夫。《元朝名臣事略》收录。本书所记为前书遗漏事迹,故名《遗事》。所记之事多为

  • 三国志

    六十五卷。陈寿(233-297)撰。陈寿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市)人。陈寿撰《三国志》属私人著撰。因为他“少好学,师事谯周”(蜀国著名史学家)。陈寿在谯周影响下,对史学有兴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