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涉闻梓旧

涉闻梓旧

二十五种,一百一十四卷。清蒋光煦(详见《别下斋丛书》)编辑。蒋光煦既刊《别下斋丛书》之后,意犹未尽,又校刊此书。其门类与前书大致相同,选辑诸书虽上及宋元,但以清代撰述为多,共二十五种:元黄泽《易学滥觞》,宋周孚《非诗辨妄》,明戴冠《礼记集说辩疑》,宋晁说之《中庸传》,汉郑玄《孝经郑氏注》,汉郑玄《六艺论》,宋李石《方舟经说》,宋娄机《班马字类》,清陈鳣《经籍跋文》,宋张浚《中兴备览》,明归有光《三吴水利录》,清叶奕苞《金石录补·续跋》,清杨宾《铁函斋书跋》,清王弘撰《砥斋题跋》,清姜宸英《湛园题跋》,清何焯《义门题跋》,清陈奕禧《隐绿轩题识》,清翁方纲《苏斋题跋》,清吴东发《瘗鹤铭考》,清王森文《石门碑醉》,明麻三衡《墨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宋米芾《宝晋英光集》,元荣肇《荣祭酒遗文》,清蒋光煦辑《斠补隅录》。所收各书,大都为罕秘之本。其中《易学滥觞》、《非诗辨妄》均为罕见之籍;《金石录补·续跋》从未镂版,为海内孤本;《斠补隅录》为校补古书脱误的札记,撰集尤精。全书搜辑各书较《别下斋丛书》为善,为世所重。通行本有清咸丰元年(1851)海昌蒋氏宜年堂刊六年(1856)重编本,民国十三年(1924)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清蒋氏刊本影印本,民国武林竹简斋据清蒋氏刊本影印本等。

猜你喜欢

  • 四书朱子集注古义笺

    六卷。清李滋然撰。滋然字命三,四川长寿(今四川长寿)人。官至广东新会知县,罢官后随出使日本大臣李家驹为学务专员。是书即在日本时印行。书首有滋然自序及凡例。凡朱注与古注同者,依次列经文、朱注、古注,而以

  • 春秋君国考

    五卷。清李元(?一1816)撰。李元字太初,号浑斋,湖北京山(今属湖北省)人。乾隆乙未(1775)大挑一等,历任四川仁寿、金堂、南充诸县。学问赅洽,文笔渊雅,著述很多,官蜀时刊《浑斋七种》,又有《五礼

  • 毛诗义疏

    一卷。北周沈重(500-583)撰,清王谟辑。沈重字德厚(又字子厚),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梁武帝大通四年(532)补国子助教,除五经博士。周武帝天和年间曾奉诏令在紫极殿讲三教义,听者二千余人,

  • 粤风集

    四卷。清修和原辑,李调元(1734-?)辑。修和,睢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事迹均不详。李调元,字羹堂,一字赞庵,号雨村、墨庄,绵州(今四川省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吏部主事、广东

  • 华严经论

    一卷。元魏释灵辩(475-522)撰。灵辩,姓氏不详,山西晋阳(今太原市)人。所作《华严经论》原为一百卷,今仅存卷第十一,故题一卷。该书从后魏熙平元年(516)正月动笔,至神龟三年(520)九月而成。

  • 南北史表

    五卷。清周嘉猷撰。周嘉猷,字两滕。是书卷一至卷五为南北史世系表,卷一起自东莞刘氏至太原孙氏,卷二起颍川荀氏迄谯郡夏侯氏,卷三起京兆章氏迄范阳卢氏,卷四起赵郡李氏迄安定牛氏,卷五起夏赫连氏迄北淳沮渠氏。

  • 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

    三十二卷。清高宗乾隆十二年敕梁诗正等辑录,成于乾隆十五年。该法帖辑录自魏晋至明代书迹共三十二卷,几乎尽录停云馆、郁冈斋、戏鸿堂、快雪堂等诸家名帖之名迹,卷帙之富,为历来官帖中少见。但因选择不精不慎,以

  • 南滁会景编

    十二卷。明赵廷瑞(约1536前后在世)编,林烃又增以《十景图》。赵廷瑞,开州(今属四川)人,生卒年不详。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林烃字贞耀,闽县(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一

  • 孟子外书补注

    四卷。清陈矩撰。矩字衡山,贵州贵阳人。官至知县。施彦士、林春溥都为《孟子外书》作注,但陈矩均未见。其征引群书与施林二家大略相同。唯《邵思姓解》一书,为施林所未见,而矩引之。“千年一圣”,矩引《周礼·大

  • 宫词

    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