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清秘述闻补

清秘述闻补

二卷。清钱嘉福(详见《清秘述闻续》)撰。作者曾据《清秘述闻》体例编成《清秘述闻续》一书。后因宗室乡会试题目及首名,以及奉天府府丞例兼学政事,为《清秘述闻》所未载,故合王家相(详见《清秘述闻续》)等所辑,将宗室乡会试题目及首名编成一卷,又辑补奉天府府丞兼学政项编成一卷,自成一书。卷一为宗室乡会试类,起于清代宗室乡会试重开定制之时,止于光绪十二年(1886)丙戌科。卷二为奉天府丞兼学政类,始于康熙三年白尚登,迄于光绪十三年延茂,共列九十七人。《盛京通考》载奉天府府丞,止于乾隆之末,本书自嘉庆以后皆备,并能举其人之字,实可补《通志》所未备。本书之撰,使《清秘述闻》、《清秘述闻续》所叙内容更臻完备。尽管书中亦有舛误,但其价值仍不可低估。有光绪间钱氏刻本。今有中华书局1982年5月版标点本,附于《清秘述闻续》之后,并与法式善《清秘述闻》及徐沅等《清秘述闻再续》合为一书,称为《清秘述闻三种》,列入《清代史料笔记丛刊》。

猜你喜欢

  • 畿辅安澜志

    五十六卷。清王履泰撰。王履泰,生平不详。《畿辅安澜志》武英殿刻本。此篇乃采古今地理诸书及史志方志等,辑而成之。其体仿水经注,但详次诸水,经引为纲,援引诸书注以为目。其所述,首为永定河,以下依次为桑乾河

  • 大义觉迷录

    四卷。清世宗敕撰。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1735),是清朝定鼎北京后的第三代皇帝。雍正六年(1728年),清朝发生了一起轰动一时的大案,即曾静反清事件。次年,清世宗在处理此案之后刊布了《大

  • 溪山堂草

    四卷。明沈思孝(1542-1611)撰。沈思孝,字纯,浙江嘉兴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累官右御史。著有《奏录》,已著录。是集乃其晚年之作。凡四卷。思孝名入琅琊四十子之列。论者称其晚交姚士粦,故间

  • 列国志传辑要

    八卷一百九十节。清杨庸编辑。杨庸字邦怀,号慎园,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从书前载彭元瑞序看,该书成于清乾隆年间,作者亦是乾隆时人。该书为长篇历史小说,所叙为春秋列国纷争故事。系就冯梦龙《新列国志》删改

  • 嵩庵集

    五卷。清冯苏(约1673年前后在世)撰。冯苏字再来,号蒿庵,临海(江苏临海)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在云南为官时,被吴三桂所拘。后官至刑部右侍郎。著作很多,有《南中集》、《嵩庵集

  • 东山书院课集

    一卷。胡元玉录。光绪十八年(1892),胡元玉主讲于湖南攸县东山书院。《东山书院课集》为该院习课之士所作。卷首有胡元玉的序文,还有王闿运为之所作的序文。全书内容除数篇杂文之外,其余的都是经学。此学业都

  • 周易浅解

    四卷。清张步瀛撰。张步瀛字翰仙,河南新安人。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该编题其父含命意而步瀛笔受,过去房融在评《楞严经》时称为笔受,此注经而沿袭佛教的称法,可能是未检之故。其凡例说“家传易学已历六世

  • 丙辰札记

    一卷。清章学诚撰。此书是作者五十九岁(乾隆六十一年丙辰)而成的另一本札记。体例与作者《乙卯札记》略同,内容涉及文史事迹等,泛论文史,观点仍与作者《文史通义》大同小异,但书内条目与《文史通义》及另外一些

  • 宋稗类抄

    三十六卷。清潘永因(生卒年不详)编。潘永因字大生,金坛(今江苏省金坛县)人。著有《读史津逮》。《宋稗类抄》是潘永因的一部杂纂之作,此书是以宋人诗话说部分类纂辑,分五十九门,末附《搜遗》一卷,以补诸门不

  • 传书堂藏书志

    不分卷。清王国维撰。王氏精通目录学,曾受聘于浙江乌程藏书大家蒋孟薠(1877-1954)编撰此目。始于1919年,成于1923年,凡历五载,皆取自蒋氏家藏,悉尊《四库》体例。每书首载序跋、作者、年月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