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玄真子

玄真子

一卷。唐张志和(生卒年不详)撰;附天隐子一卷。唐无名氏撰。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年十六游太学,举明经,肃宗时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获罪被贬为南浦尉,赦免后隐于江湖,自号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新唐书·隐逸传》载有张志和事迹,沈汾《续仙传》载其行事甚怪,似为好事者附会之说。张志和善歌词,能书画、击鼓、吹笛,曾与颜真卿等为友。张志和的著述多已亡佚,今存除《玄真子》外,另有词《渔父》五首。《玄真子》又作《元真子》,又名《玄真子外篇》。据《直斋书录解题》称其书本十二卷,陈振孙时只存三卷(似以篇为卷),说明已非完帙。《道藏》本载有三卷,与《书录解题》相符。《四库全书》作一卷收录,似为后人所并,其内容与《道藏》本同。此书仿《庄子》、《列子》文体之例,分《碧虚》、《鸑鷟》、《涛之灵》三篇。篇内设寓言问答,述自然、造化、玄真、有无诸理。如其在《碧虚》篇释自然、造化说:“无自而然是谓玄然,无造而化是谓真化。”又分玄、真而释之:“无玄而玄是谓真玄,无真而真是谓玄真。”总其要旨,是为道家虚无玄妙之说。《四库提要》称此书“其言略似《抱朴子外篇》,但文采不及其藻丽耳。”尽管学者对其书有如此之说,而其书对后世道家文化仍有一定影响,是后人研究道家文化的重要古籍。《四库全书》于此书后附录《天隐子》一篇。《天隐子》卷首有武则天时司马承祯序,说明此篇出于唐人之手而不知撰者姓名。《天隐子》共分《神仙》、《易简》、《渐门》、《斋戒》、《安处》、《存想》、《坐忘》、《神解》等八节(司马承祯序称八篇)。文中先述易理,又述道家修炼方法。其要旨是使人通过斋戒、安处、存想、坐忘以达神解,而明神仙之道。其文简畅、其意明了,实为修身要籍。卷首司马承祯序文赞其书“自伯阳而来唯天隐子而已”实不为过。此篇在流传中似有缺佚。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称此书另本有《三宫法》附于后。今本已不见《三宫法》实为可惜。后世学者对此篇作者争论颇多。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都以为是司马承祯托名之作;吴曾《能改斋漫录》则以为此篇成于司马承祯之前;清《四库提要》认为司马承祯有《坐忘论》已经很著名,无需再托名天隐子。谁对谁错,还有待考定,但此篇为唐人所著之说已无疑议。现存明《道藏》(《玄真子》标名《玄真子外篇》,作三卷。《天隐子》与《素履子》二书同卷)本、清《四库全书》(标名《元真子》)本。

猜你喜欢

  • 藏海居士集

    二卷。宋吴可(生卒年不详)撰。吴可,字亦不详,号藏海居士,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尝官于汴京,复乞闲以去。客居临汝。避寇湘江外,曾居洪州。建炎以后,转徙楚、豫之间。吴可多与韩驹论诗,与王安中、赵令畤、

  • 周礼注疏

    四十二卷。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郡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东汉著名经学家。郑玄勤学善思、知识渊博。师从马融三年归,马融道: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曾聚徒讲学,至数百千人

  • 谷口山房诗集

    十卷。清李念慈(约1662年前后在世)撰。李念慈,字屺瞻,号劬庵,泾阳(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授直隶河间府推官。改新城知县。康熙十八(1679)荐举“博学鸿词”,未入

  • 徐州府志

    二十五卷。清吴世熊、朱忻修,刘庠、方骏谟纂。吴世熊,字紫湄,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同治九年始任分巡河务兵备道。朱忻,字忻泉,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同治六年始知徐州知州。刘庠,字慈民,号钝叟,江西南

  • 陶诗析义

    二卷。明黄文焕(约1636前后在世)撰。其生平详见《诗经考》辞目。是书为黄氏狱中所著,主要内容是评论陶渊明之诗。前有作者自序。其析义分为:“练句练章,不专平淡”;“忧时念乱,不徒隐逸”;“理学标宗,圣

  • 兴安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李宾阳等纂修。李宾阳,广西临桂人,同治五年(1866)任兴安知县。此志除李宾阳亲自纂修外,参加纂著的有赵松友、陈寿田等人。《兴安县志》同治十年(1871)刻印。此志体例遵照省宪所颁格

  • 吴竹坡文集

    五卷。《诗集》二十八卷。明吴节(1397-1481)撰。吴节,字舆俭,号竹坡,安福(今江西安福县)人。明宣德五年(1430)进士,授编修,历官南京国子监祭酒,官至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著有《吴竹坡文集》

  • 休那遗稿

    十七卷。清姚康(1578-1653)撰。姚康,字休那,安徽桐城人。明诸生。有隽才,后入史可法幕。旋归里。明亡后屏居田野,忧郁以终。著有《太白剑》、《评货殖传》、《黄巢传》等。是编为遗稿十二卷,诗集一卷

  • 易牙遗意

    二卷。明韩奕撰。韩奕,字公望,号蒙斋,吴县(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韩氏幼年端重慎言,博学工诗,好游山玩水,继父业行医隐居,不愿做官。著作除《易牙遗意》外,还著有《韩山人集》。《易牙遗意》主要记载

  • 十一经问对

    五卷。元何异孙撰。异孙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书在体例上依照朱子“或问”之体,以问答的方式解释经义,故名曰“问对”。《论语》、《孝经》、《孟子》、《大学》、《中庸》、《尚书》、《毛诗》、《周礼》、《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