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白孔六帖

白孔六帖

一百卷。亦称《唐宋白孔六帖》,《白氏六帖》,《白氏六帖事类集》,或《白氏经史事类六帖》,唐白居易(772-846)、宋孔传(生卒年不详)编撰。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下邦(今陕西省渭南县)人。出生于小官僚家庭。二十九岁中进士。曾做过周至县尉,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刑部侍郎,晚年曾外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全唐诗》存诗三十九卷,三千多首。继承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传统,倡导了“新乐府运动”。诗歌语言平易浅近,时称“元和体”。孔传,初名若古,字世文。孔子第四十七代孙,充州仙源(今山东曲阜东北)人。居官累迁左朝议大夫、知州等。著有《东家杂记》、《孔子编年》、《杉溪集》等。据杨文公《说苑》所记,白居易在编辑《六帖》时,用几千个陶罐,各题门目,放在一个七层的架子上,学生采摘唐经籍中典故词语、诗文佳句,投入罐中,然后分门别类汇辑成书。原称《白氏经文事类》、一名《六帖》,三十卷。关于书名《六帖》,说法不同。一说,本书共三十卷,合数卷为一册,共六册。每册版心标有帖一至六等字,因而取名“六帖”。又说,唐代考试制度,以六科取士,试题叫“帖”,此书供考生应试之用,故名“六帖”。北宋孔传仿《白氏六帖》体例,辑唐五代诸籍,续作《六帖新书》,又称《后六帖》,三十卷。《白氏六帖》,各卷首有“总目”一页,共计二百三十五目,分一千三百六十七门,另附五百零三小目。其引用资料,杂乱无序,不注出处。后经南宋晁公武曾祖晁仲德考其出处,逐一加注,其书的价值更高。孔传的《后六帖》成书于绍兴初年,始刻于乾道二年(1166)。分一千三百七十一门。为加区别,后人方冠以“白氏”、“孔氏”之称。后来有人将二书合并刻刊。名《唐宋白孔六帖》。以《白帖》为主,将《孔帖》各类附入其下,分为一百卷。总共一千三百九十九门,较《白帖》多三十二门,较《孔帖》多二十八门,即今通行本。《白帖》,有民国二十二年(1933)吴兴张氏影印傅增湘藏宋绍兴刻本,名《白氏六帖事类集》。吴门汪氏有宋刊本《唐宋白孔六帖》,杨惺吾藏宋本《白孔六帖》、《四库全书》本、1933年园影印本,1987年文物出版社影印宋刊本。

猜你喜欢

  • 密斋笔记

    五卷,续记一卷。南宋谢采伯(生卒年不详)撰。谢采伯字元若,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宰相谢深甫之子,宋理宗谢皇后之伯叔。嘉泰二年(1202)进士及第。历知广德军、湖州知州、大理寺丞、大理寺正等。平生喜好

  • 警世通言

    四十卷。明冯梦龙(详见《古今小说》)编撰。该书是冯梦龙编撰“三言”的第二集,收宋、元、明时期的话本、拟话本小说四十篇。其中可考证认定为宋元旧本的有十七篇。与《古今小说》一样,冯梦龙于该集编录宋元旧本时

  • 终军书

    一卷。汉终军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终军字子云,济南人,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官至谏议大夫,终军死时,年仅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他才气纵横,议论风发,而天斩其年,实为可惜!著述不多,《汉书·艺文

  • 宏碧缘

    见《绿牡丹》。

  • 宗人府则例

    三十一卷。清世铎等奉敕撰。世铎,礼亲王。为礼烈亲王代善之九世孙,道光三十年(1850)袭爵,历任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宗人府宗令。是书分为天潢宗派、封爵、仪制、教养、考试、授官、优衅、职制、律例九类,介

  • 紫虚脉诀

    见《崔真人脉诀》。

  • 闻过斋集

    八卷。元吴海(?-1390)撰。海字朝宗。闽县(今福建福州)人。生当元季,遭逢兵乱,不求仕进。明洪武初,守臣欲荐入朝,力辞得免。后欲征入史局,亦不就。文章严正典雅,恪守理教。此集为其门人王偁所编。吴海

  • 青城山人年谱

    又名《关云岩先生年谱》。一卷。清沈学厚、李钧简、陈希曾、吴延琛编。学厚等俱为谱主门人。谱主关槐(1749-1806),字柱生,晚年自号青城山人,浙江仁和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进士,官至礼部左侍

  • 唐景教碑颂正诠

    一卷。葡萄牙人阳玛诺(?-1659)撰。阳玛诺有《十诫直诠经世金书》,已著录。景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后来又称也里可温教,唐贞观九年(635)传入我国。建中二年(781),长安景教徒宁恕等立一石碑,名

  • 青神县志

    五十四卷,清郭世湜纂修。郭世湜,曾任青神县知县。青神县旧志,明毁于兵燹。乾隆二十九年县令王承爔始重修。嘉庆二十年(1815)县令孙旭龄奉令再修,将乾隆二十九年(1764)以后事迹,遵照条例,纂成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