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百川学海

百川学海

一百零一种,一百七十七卷。宋左圭编辑。左圭字禹锡,别号古鄮山人,浙江人,《宋史》无传,生平事迹失考。汉扬雄《扬子法言·学行》有“百川学海,而至于海”之句,丛书之命名即取义于此。这是仅存于今的宋人汇刊书,一般认为,丛书之刻即始于此。本书按天干分为十集,甲集收唐钟辂《前定录》等十种,乙集收宋李元纲《厚德录》等十种,丙集收宋苏轼《东坡先生志林集》等十种,丁集收宋王栐《宋朝燕翼诒谋录》等十种,戊集收宋李廌《济南先生师友谈记》等十种,己集收宋周必大《淳熙玉堂杂纪》等十种,庚集收宋苏辙《苏黄门龙川略志》等十种,辛集收宋高似孙《子略》等十一种,壬集收宋高似孙《骚略》等十种,癸集收宋史绳祖《学斋占毕》等十种(此据陶氏影宋摹补本,共一百零一种,常见本为一百种)。其中以唐宋名贤著述为主,间有晋代及六朝书,绝大多数为《四库全书》各部所著录。左圭自序中说:“余旧裒杂说数十种,日积月累,殆逾百家。虽编纂各殊,醇疵相半,大要足以识言行,裨见闻,其不悖于圣贤之指归则一。”又说:“人能由众说之流派,溯学海之渊源,则是书之成,夫岂小补。”本书之辑虽在《儒学警悟》之后,但收书种类既多,而又未经删削,保持了大量古籍的原貌,因而历代都颇受学界推重。后明吴永续为《续百川学海》,明冯可宾又续为《广百川学海》,都说明本丛书影响之大。本书已无宋刻原本,有明佚名重辑明刊本,收书一百零二种;有明弘治中无锡华氏刊复宋本及民国十年(1921)上海博古斋影印华氏本,收书一百零一种。民国初年,武进陶湘得到宋咸淳间刊本之残本,据华氏复宋本补入所残缺部分,并于卷后注明,影刻传世,即为现今通行的民国十六年(1927)陶氏影宋本。

猜你喜欢

  • 懒园漫稿

    五卷。明王寰洽(?-1642年前后)撰。王寰洽,字仁子,安徽亳县人。生年不详。其九试不第。天启元年(1621),以恩贡赴吏部试,拟授知县,未补官而卒。此集诗二卷,文三卷。多为应酬之作。其诗以纤丽为工,

  • 石经考辨

    二卷(原刻本)。清冯世瀛撰。世瀛字壶川,别号雪樵,又自称殊无味斋主人。四川人。著有《雪樵经解》、《耕余琐录》诸书。此书卷首略述撰辑缘起。对于历代所刻石经,此书分为汉、魏、晋、北魏、唐、后蜀、北宋国子监

  • 云阳李先生文集

    十卷,《附录》一卷。或名《云阳集》。元李祁(约1347前后在世)撰。祁字一初,别号希蘧。生卒年不详。茶陵(今属湖南)人。元统元年(1333)进士。除应奉翰林文字,改授婺源州同知,迁江浙儒学副提举。元末

  • 古春轩诗钞

    二卷。《词钞》一卷。《文钞》一卷。清梁德绳撰。梁德绳,生卒年不详,字楚生,浙江钱塘人工部左侍郎梁敦书之女,相国文庄公之孙女,嘉庆已未进士许宗彦之妻。《然脂余韵》云:“阮元为之作小传,称为明敏有决断,能

  • 惜抱轩笔记

    八卷。清姚鼐(1732-1815)撰。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轩先生,安徽省桐城县人。乾隆进士,历官刑部郎中,入四库全书馆为纂修官。后乞养南归,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达四十年。受业于刘大槐,博

  • 东堂词

    一卷。宋毛滂(1055-1120)撰。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今属浙江江山)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毛滂为法曹,任满当去,已行抵当阳,苏轼闻有人歌其《惜分飞词》,大加欣赏,折简追

  • 典制纪略

    清孙承泽(生卒年不详)撰。孙承泽著有《尚书集解》。孙承泽颇熟于典故,本书广征博引。但较为杂乱。如虽分官制、河道、漕运、盐茶、钱钞、礼乐诸门,而河道前后复见。礼教之后,又杂入学田、刻书数条。田赋之后复载

  • 明辨斋丛书

    五集,三十二种,一百零一卷。清余肇钧编。余肇钧,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丛书刻于永丰书局,共五集,辑唐宋以来名贤著述,如宋黄干《朱文公行状》一卷,清毛奇龄《王文成传本》二卷附刻、姜晟《姜司寇目订年谱》一卷等

  • 易楔

    六卷。近人杭辛斋撰。为论述易例之书,所取汉宋相兼。第一卷说图书,以太极图为始,于图的来历考订详尽。第二卷说卦位卦名,一一列举汉儒有关先天卦位之经注,解释六十四卦卦名。第三卷说卦别卦象。第四卷说卦数卦气

  • 强识略

    四十卷。明吴梦材(生卒年不详)撰。吴梦材字国贤,崇阳(今湖北武昌)人。本书分三十九类。每类为一卷,只有杂志类分上下二卷。其内容皆截取自类书,略加编排成文。卷端刻王世贞批二行云:《强识略》,奇书也,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