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石匮藏书

石匮藏书

二百二十卷,后集六十卷,别传 一卷。张岱撰。张岱(1597-约1676)字宗子,后改字石公,号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出生世家,从其高祖父起便注意收集明代史料,经过几世积累,家中所聚之史料甚多,于是他从1628年开始,便利用家藏资料撰写明史。《石匮藏书》上起洪武,下至天启,卷一至十一为本纪(高帝至世宗)、卷十二至二十三阙,卷二十四至三十七为志(天文、地理、礼乐、科目、百官、河渠、刑名、兵革、马政附茶马、历法、盐法、漕运、艺文)、卷三八至四六为世家,卷四七至二百十二为列传,卷二百十三为兀良哈、朵颜三卫,卷二百十四至末为朝贡诸夷考。《石匮书后集》是为续《石匮藏书》而作,仍以纪传为体裁,记述了明崇祯朝及南明史事,由本纪、世家、列传组成,附录张岱传和自为墓志铭。《后集》是作者在帮助谷应泰撰写《明史纪事本末》时见到崇祯朝邸报等材料后写成的,与《明史纪事本末》可互相参看。前者有凤嬉堂原稿本,后者有中华书局标点本。

猜你喜欢

  • 中庸讲义

    二卷。清朱用纯(详见《大学讲义》)撰。是书首有自序。前半部申发“中”字义居多,后半部阐明“诚”字义居多。而“中”与“诚”都本于天,见于吾心。故要保此“中”,必须戒惧慎独。“诚”是实理,以实心而实此实理

  • 塞北小抄

    一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康熙二十二年(1683),高士奇扈驾北巡,至鞍匠屯,遇疾而归。本书即记其途中见闻及康熙帝对其恩遇之事。自鞍匠屯以后,则据康熙回京后宣示按日添载。其中考订塞外古

  • 文海披沙

    八卷。明谢肇淛(生卒年不详)撰。谢肇淛,字在杭,长乐(今属福建省福州市)人。万历进士,除湖州推官,累迁工部郎中,以广西右布政使终。博学能诗文,有善政。著有《五杂俎》、《滇略》、《长溪琐语》、《文海披沙

  • 瓞园经说

    三卷。清宋绵初(详见《韩诗内传征》)撰。此书解释经义,以说《易》为最善。如谓自古言《易》者无先天后天之分,先天之学,非大《易》之通义。又谓王辅嗣“忘象”之说,后代儒生以为一扫《易》学之榛芜,而开之大路

  • 莆阳文献

    十三卷。列传七十五卷。明郑岳(?~1539)撰。黄起龙(生卒不详)重订。郑岳。字汝华,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明宠治六年(1493)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郑岳取莆田、仙游(仙游县本属莆田,唐时从莆田

  • 四礼便览

    八卷。朝鲜李縡撰。李縡字熙卿,号陶庵。牛峰人,生卒年未详。朝鲜近代著名学者。此书以冠、婚、丧、祭四礼为纲,四礼之下又各统若干小目:冠礼;冠、笄;婚礼:议婚、纳采、纳弊、亲迎;丧礼:初终、袭、小敛、大敛

  • 宋文选

    三十二卷。不著编辑者名氏。案张邦基《墨庄漫录》,称崔伯易有《金华神记》,编入《圣宋文选后集》中。则此乃其前集,在南渡以前。所选皆北宋之文,自欧阳修以下十四人,惟取其有关于经术、政治者,诗赋碑铭之类不载

  • 空青石传奇

    二卷。清万树撰。万树字花农,又字红友,号山翁,江苏宜兴人。生卒年不详。顺治时为国子监生。康熙二十一年(1682)两广总督吴兴祚爱其才,延致幕下掌一切奏议。闲暇时则作戏曲,令吴家伶人演歌之。著作二十余种

  • 左传翼服

    一卷。清胡匡衷(详见《周易传义疑参》)撰。《左传》自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行,贾逵、服虔诸家之注遂湮没无闻。孔颖达撰《春秋左传正义》,主杜注而驳贾、服,胡匡衷认为不是持平之论。他认为现在流传的杜预注文,

  • 贞元子诗草

    不分卷。明项穆(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项穆,初名德枝,又改名钝,最后更为穆,字德存,号贞元,亦号无称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为项元汴之子。生卒年均不详。万历间官中书。著有《书法雅言》等。穆生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