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记要义

礼记要义

三十一卷。宋魏了翁(详见《周易要义》条)撰。《宋史·儒林传》载了翁《九经要义》,明代已不全。《四库提要》著录《周易》、《尚书》、《仪礼》、《春秋》、《左传》四种,而《礼记》缺残。后阮元从宋刻影抄,并撰《提要》一篇进呈,原书三十三卷,失去一至二卷。始知尚存残本。此本光绪丙戌苏局用姚氏咫进斋所藏影宋抄本校刊。前有拜五经斋主人锡寿《识》语,称“己已秋得宋雕本《礼记要义》”,当即姚本所从出。又称“凡此本与俗本异者,必与山井鼎所据足利本同”,已不尽核。又称“读经有疑义,能旁通博引,折衷于至当,往往若符节然”,尤为不合。又“了翁是书,初未参加一语,又称《群经转刻》,”纰缪益多。”乃叹此等书固天壤之鸿宝”。又有“阮元《提要》,乃校刊时所加”。凡《九经要义》,《宋史·艺文志》著录外,《读书附志》诸书不载,《内阁书目》所列已有缺佚,以及虞集有《序》、方回《跋》。“了翁所撰《周易集义》,亦及诸经《要议》,言之綦详”。又谓“诸经注疏,自宋递传至今,脱文伪字不可胜举。了翁所据犹宋时善本,足资纠订”。此说甚是。而谓“《礼记》孔疏文繁义富,未易得其崖略。了翁删汰过半,颇为精允”。则亦未尽然也。《要义》为谪居靖州时所作,读经自课,摘要以便检阅,也并无删订之心;故每篇各为条目,经文注文皆缺略不完整,又不很依经顺序。《宋史本传》曰“要义订定精密,先儒所未有”。《提要》于《易要义》曰:“翦除支蔓,独撷英华”。于《书要义》曰:“汰其冗文,使精华毕撷”。确有言过其实之嫌。何云“订定略载经注,注姑弗论。经岂有冗蔓精华之别,倘谓经注因订正义而及。则有但引经注而不及正义者,将何以说。甚矣读书心细者之难也。唯其所据为宋本,与今本异同处,直一字一缣。阮元撰《校勘记》,尚未得是书,故引卫氏《集说》而未及此”。今据阮刻注疏本,姑就第三卷校之。如注文“居,读为姬姓之姬”。此本同,足利本“为”作“如”。(按“读为”者易其字,“读如”者拟其音。似足利本为佳。但岳琦本卫湜《集说》作“为”)“凡棺因能湿之物”,“因”作“用”,与足利本同。“诔其行以为谥也”,此本同,足利本重诔字。(按下“诔”字当为“累”。)“尼父因其字以为谥”,此本同,足利本“其”作“且”。(按“且者荐也”,似足利本长,岳本亦作“且”)可见锡寿之说并未“尽核”。疏文则“乾为君为父”,此本“君”下无“为”字。“其文开广”,此本“开”作“既”。“或谓雉鼻耿介”,此本“鼻”作“性”。“曾子重其郭而轻其禄”,此本“郭”作“身”。“故郑云二十六月也”,此本“六”作“七”。“郑注娣姒妇者”,此本“注”下有“云”字。“进退无理”,此本“礼”作“理”。“须有赗赙”,此本“赗”作“赠”。“小敛则改袭裘而加武与带经矣”,此本“袭”下无“裘”字。“互说是也”,此本“互”作“元”。“不设碑繂,不设碑繂不备礼”,此本无下“不设碑繂”四字。“马鬣之上”,此本“”作“”。“黄拾裹也”,此本“拾”作“祫”。“上有杭席故也”,此本“杭”作“抗”。此类大致与惠栋校宋本、山井鼎引宋板同。其余校不胜校,亦非片纸所能容。然仅此已足可见此书之梗概。光绪间苏局重刻阮本《十三经注疏》,曾用《要义》校勘。凡阮本空圈仍之,从《要义》发现者加以实圈。了翁有《鹤山全集》,其经学主要在《周礼折衷》中见之。此书有江苏书局本。

猜你喜欢

  • 达观楼集

    二十四卷。明邹维琏(?-1635)撰。邹维琏字德辉,号匪石,江西新昌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官吏部郎中时,以疏劾魏忠贤谪戍贵州。崇桢初,召为南京太仆寺卿。荐擢右佥都御史,巡抚福建,剿海寇有

  • 周易玩辞集解

    十卷。清查慎行(1651-1727)撰。查慎行字初白,号悔余,浙江海宁县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曾受业于黄宗羲,长于诗赋。此书名曰“集解”,实则发挥己见,大旨主义理,亦不完全排除

  • 谥法续考

    一卷。清奕赓撰。奕赓,宗室。有《佳梦轩丛著》十一种。是书即为其中一种,因为继王士祯《国朝谥法考》而写,故名“续考”。王士祯书,始于清代初年,止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分王公庶僚、前代君臣等二十八个

  • 式好堂藏帖

    四卷。清张士范(生卒年不详)辑,明董其昌书,黄润章刻。张士范,蒲城(今属陕西省)人,生平不详;黄润章,歙县(今属安徽省)人,生平不详。该帖共四卷,其中第一卷为楷书《乐毅论》,并有王梦楼及沈绎堂题语,对

  • 灵棋经

    二卷。旧本或题汉东方朔撰,或谓淮南王刘安撰,《四库全书总目》云:撰者“其说纷纭不一,大抵皆术士依托之词。”《隋书·经籍志》子部五行类载有“《十二灵棋卜经》一卷”。《日本国见在书目》有“《八公灵棋卜经》

  • 韵府续编

    四十卷。旧本题元青田包瑜(生卒年不详)撰。包瑜字希贤。青田(今浙江瓯海)人。景泰举人,官教谕。著有《周易衍义》。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包瑜《周易衍义》,注曰成化中浮梁知县,因此包瑜应为明代人。视其

  • 汉阳县识

    十卷,首一卷,清濮文旭修,张行简纂。张行简,字儒三,本县人,举人。《汉阳县志》光绪十年(1884)刻印。卷一地理略,卷二营建略,卷三人物略,卷四百典录,卷五祀录,卷六名录,卷七图录,卷八文录,卷九簿录

  • 涉史随笔

    一卷,南宋葛洪(?-1237)撰。葛洪字容父,自号蟠室老人,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淳熙十一年(1184),曾从吕祖谦学,历官尚书员外郎,上疏乞请严饬将帅、整军图治。嘉定中,累宫工部员外郎兼权枢密院检

  • 读书堂集

    四十六卷。清赵士麟(1629-1699)撰。赵士麟,字麟伯,号玉峰,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由平远推官补容城知县,累擢浙江巡抚,有政声,官至吏部侍郎,生平致力于宋朝理学濂洛关闽

  • 周易集解

    十七卷。唐李鼎祚(生卒年不详)撰。李鼎祚,资州盘石(今四川资中西北)人。据刘毓崧《通义堂集》卷一引李氏《周易集解》跋云:“明皇幸蜀,鼎祚进《平胡论》,后召为左拾遗。肃宗乾元元年,奏以山川阔远,请割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