秫坡诗稿
七卷。《附录》一卷。明黎贞(?-约1408)撰。黎贞,字彦晦,自号陶生、秫坡,因以名集。广东新会人。生年不详。明洪武初举本邑训导,不就。后以事被诬,戍辽阳18年,从游者甚众。放归后即卒。著有《秫坡诗稿》。此集凡七卷。诗、词、赋各一卷,杂文四卷,附录一卷为赠言。黎贞少时从孙蕡学诗,其诗文虽造诣未深,但风格尚为遒劲。此稿初刻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后逐渐散佚,至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又由黎贞后人搜辑残卷重新刊刻。因此稿系掇拾残阙之余而成,其菁华则只能概见矣。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七卷。《附录》一卷。明黎贞(?-约1408)撰。黎贞,字彦晦,自号陶生、秫坡,因以名集。广东新会人。生年不详。明洪武初举本邑训导,不就。后以事被诬,戍辽阳18年,从游者甚众。放归后即卒。著有《秫坡诗稿》。此集凡七卷。诗、词、赋各一卷,杂文四卷,附录一卷为赠言。黎贞少时从孙蕡学诗,其诗文虽造诣未深,但风格尚为遒劲。此稿初刻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后逐渐散佚,至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又由黎贞后人搜辑残卷重新刊刻。因此稿系掇拾残阙之余而成,其菁华则只能概见矣。有浙江孙仰曾家藏本。
四百十六卷。清阮元(17641849)编。阮元字伯元,号芸台,别号雷圹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历任编修、山东浙江学政、兵、礼、户部侍郎,浙江、江西、河南等省巡抚
四卷。宋苏洵(1009-1066)撰。洵字明允,眉山(今四川省乐山市)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及苏辙之父,人称老苏,自号老泉。与其子合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通六经百家之
十二卷。清钱澄之(1612-1694)撰。澄之原名秉镫,字钦光,自号田间老人。安徽桐城人。家世学易,明诸生,又曾经问道于黄道周。初撰一书,名为《易见》,因其避兵于闽地,失掉原本,后追忆其意撰一编,名为
四卷。清金农(1687-1763)撰。金农,字寿门,又字司农,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于书画金石皆有造谐,乾隆时被荐博学鸿辞,不就。因久寓扬州,故与罗聘、郑燮
十一种,二十五卷。清李树屏编。李树屏字小山,生卒年不详。丛书收其师李江、王晋之二人著作遗稿,汇刊行世。李、王二人同为直隶蓟州(今天津蓟县)人,清代学者,后同时偕隐蓟北穿方塔。李树屏搜辑二人遗稿计十一种
一卷。清英贵撰。英贵清中叶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所述为其父德元事迹。德元字仁圃,姓索绰罗氏,满州正白旗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举人,官至内务府畅春园郎中。此书有嘉庆年间刊本。
一卷。宋王安中(1075-1134)撰。王安中字履道,中山阳曲(今属山西)人。进士及第。官至尚书右丞、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等。对王安中之为人,历史上多有微词者,然其才华富艳,亦不可掩。宋人
三十三卷。元戴侗(生卒年不详)撰。戴侗字仲达,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宋淳旸中(1241-1252)登进士第,由国子监主簿守台州。德旸初(1275)由秘书郎迁军器少监,辞疾不赴,不详其所终。是书乃以六书
一卷。汉杜林(?-47)撰。清马国翰辑。杜林字伯山,扶风茂陵(今陕西咸阳西)人。杜邺之子,历位列卿,官至大司空。长于文字之学,著有《仓颉训诂》等。是书《汉书·艺文志》作《仓颉故》,《隋书·经籍志》云“
一卷。清钱熙祚(生卒年不详)撰。熙祚有《吴兴志校勘记》,已著录。熙祚既刊行《鬻子》,又据《道藏》本及《意林》、《群书治要》、《北堂书抄》、《文选注》、《艺文类聚》、《太平御览》、《驿中》、《汉书·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