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精华录

精华录

① 八卷。旧本题宋任渊(生卒年不详)编。任渊,字子渊,新津(今属四川成都)人,官至潼州宪。此集皆摘录黄庭坚诗文。前有任渊自序,又有朱承爵题词,叙及编辑过程,交待刻于元祐间。但书中又称黄太史山谷集几万篇,曾节其略而谬注三十之一,却又应成于《山谷内集注》之后,两相矛盾。且录中诗文以本集年月核之,已有崇宁中作,势必不能预刻于元祐时。清修《四库全书》时,除在时间上考订之外,又从集中之目与本书对照、书中唱和之作谁用原韵、书中题目之逻辑关系,以及本书将七言古诗割为绝句诸方面校雠、酌勘,认为本书为明人伪托。《四库全书》编撰者还举出昭然二例:其一,本书称所采之诗有《文苑精华》所载,而是书为宋太宗时李昉等奉敕编撰,所录诗文止于唐代,根本没有黄庭坚之作;其二,排律之名,始从元末杨士宏所选《唐音》标目而见,唐、宋、元皆无此名,本书却有“五言排律”之谓。由此,进而确认本书为朱承爵依托无疑。何景明、王士祯皆认为山谷精华录之采取“未惬人意”,张宗楠又说,其录取大意只以备体,且多阑入游戏之作,“非上选也”。张宗楠所见者称嘉靖间摹宋椠本,王士祯所见者称明章邱李开先家宋椠本,皆在朱承爵之后。何景明虽正德时人,而比朱承爵亦差后,大抵所见皆朱承爵此刻而托诸宋椠。观王士祯所记任渊序与此本不异一字,而朱承爵之序与任渊序又如出一手。其作伪之迹,更为了然。本书向来被藏书家珍为秘笈,缘在以名取之,未及逐一核实。是书有《四库全书》本。② 十卷。清王士祯(生平详见《古权录》(辞目))撰。士祯字子真,又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今桓台)人。有《古权灌录》(已著录)。王士祯诗初刻有《落笺堂集》,皆少作。又有《阮亭诗》及《过江集》、《入吴集》、《白门集》等,后删并为《渔洋前集》。然诸集皆佚。后有《渔洋续集》、《蚕尾集续集》、《后集》、《南海集》、《雍益集》诸刻。此编乃王士祯删掇诸集,合为一部。共十卷。据其子王启汧跋称,门人曹禾、盛符升仿任渊《山谷精华录》之例,钞为此录,盖托词。王士祯谈诗,大抵源出严羽,以神韵为全。其在扬州作论诗绝句三十首。前二十八首皆品藻古人,末二首为士祯自述。平生大指,具在其中。在康熙时代,王士祯声望已各满天下。凡刊刻诗集,无不称渔洋山人评点,无不冠以渔洋山人序。凡王士祯偶批数语于行间,亦必大书王阮亭先生鉴定刊于卷首以为荣。平心而论,清代开国之初,人皆厌明代王、李之肤廓,钟、谭之纤仄,于是谈诗者竟尚宋、元。既而宋诗质直,流为有韵之语录;元诗缛艳,流为对句之小词,于是士祯等以清新俊逸之才,范水模山,批风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一说,天下遂翕然响应。故清之有王士祯,亦如宋有苏轼,元有虞集,明有高启,而尊之者必跻诸古人之上。此集有《四库全书》本,亦被收入《王渔洋遗书》及《四部丛刊》,题为《渔洋山人精华录》,共十卷。

猜你喜欢

  • 钟山札记

    四卷。清卢文弨撰。卢文弨生平事迹详见《龙城札记》。此书为作者归田后,掌教南京钟山书院时所著。全书以考订经史为主,杂记诸文,体例与《龙城札记》大体一致。书中校勘、考订多精确可信,间有失检之处。《续修四库

  • 尚书骈枝

    不分卷。清孙诒让(1848-1908年)撰。孙诒让字仲容,号籀庼,浙江瑞安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同治六年举人,官至刑部主事。主要著作有:《周礼正义》,总结旧说,为历代解释《周礼》的较完备的书

  • 蛰庵文存

    二卷。清杨模(1842-1916)撰。杨模字范甫,晚号蛰庵。江苏无锡人。光绪十一年拔贡,光绪二十年举人。青年时期,漫游广东,从师陈澧。后黄体芳视学江苏,建南菁书院,以经训造士,杨模从其学,业绩最佳。学

  • 勾股图解

    二册。清陈厚耀(1648-1722)撰。陈厚耀,字泗源,号暑峰,江苏泰州人。康熙丙戌(1706)进士,后经李光地推荐,于1708年进京,与梅文鼎之孙梅珏成共同修书于蒙养斋,并常同康熙讨论天文、数学问题

  • 欧洲史略

    十三卷。无撰者人名,英国人艾约瑟(Joseph,Edkins)译。艾约瑟,英国教士,汉学家。1848年来华传教。1880年被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聘为海关翻译。所译西方史书,在当时中国社会有一定影响。书

  • 文选瀹注

    三十卷。明闵齐华编。闵齐华,浙江乌程(今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崇祯中以岁贡任沙河县知县。是书以六臣注本删削旧文,分系于各段之下。复采孙矿评语、列于上格。盖以批点制艺之法施之于古人著作。《四库全书总目》

  • 藕居士诗话

    二卷。明陈懋仁(详见《年号韵编》)撰。是书约成书于明崇祯时。前有作者自序。因陈懋仁与袁宏道、钟惺、谭元春游,故其论诗大旨,以公安、竟陵为宗。自序称集中考证多而评论语少。今观此书,如元王烈妇,明铁铉女诸

  • 孝经本义

    ① 一卷。清姜兆锡(生卒年不详)撰。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条。该书随文诠释,别无考订,不过是塾师课蒙的教本。该书有清雍正乾隆年间(1723-1795)寅清缕刊《九经补注》本。② 二卷。明吕维祺撰

  • 礼经本义

    十七卷。清蔡德晋(生卒年不详)撰。德晋字仁锡,江苏无锡人。雍正时举人,乾隆初年因杨名时所荐,官为司务。最得孔门博约之旨,故律身甚严。著有《礼传本义》、《通礼》。是书前十六卷皆为《仪礼本经》,第十七卷附

  • 大泌山房集

    一百三十四卷。明李维桢(1547-1626)撰。李维桢,字本宁,京山(今属湖北)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由庶吉士授编修,进修撰,官至礼部尚书。善文,所作甚多,著有《史通评释》、《大泌山房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