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老残游记

老残游记

晚清刘鹗(1857-1909)撰。刘鹗字铁云,号洪都百炼生,江苏丹徒(今镇江市)人。出生在一个封建官僚家庭,对通过科举博取功名没有兴趣,他崇拜西学,喜欢研究数学、医学、水利等,年轻时还做过医生和商人。曾在河南、山东巡抚处做慕宾,帮助治理黄河,获得声誉,以知府任用。后作官不得志,弃官经商,想去创办实业,但失败了。1900年义和团事起,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刘鹗向联军购买太仓粮食,赈济北京饥民。结果清王朝以私开太仓之罪,将他充军到新疆,第二年七月病死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刘鹗著述较多,除本书外,还有《治河七说》、《历代黄河变迁图考》、《铁云藏龟》、《铁云藏陶》、《铁云泥封》、《铁云诗存》等。《老残游记》二十回,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在自叙中说:“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刘鹗看到封建社会“棋局已残”,不胜悲伤,想通过他的作品为这封建统治的“残局”指出一条“补残”的道路,以挽救垂死的封建主义制度。小说写一个被人称作老残的江湖医生铁英在游历中的见闻和作为。他“摇个串铃”浪迹江湖,到处行医,和各地官场发生联系。他去查访酷吏的罪行,得到了庄宫保的信任,参加了平反冤狱的工作。他替城武县知县策划“制盗”的计策,同情被黄河水淹的百姓,批评清朝官吏对治河的无知。他的目的,就是要帮助象庄宫保那样的“贤臣”,整顿好吏治,撤掉害民的酷吏,帮助清朝治理好黄河,对人民实行“仁政”,来挽救清朝的没落。书中借老残的游历见闻,对当时吏治的黑暗痛加攻击,揭发了所谓“不要钱”的“清官”,其实是一些“急于做大官”,不惜杀民邀功、用人血染红顶子的刽子手。客观上帮助人民认识到对整个官僚集团是不能寄以任何希望的。这里反映出作者同情民生疾苦的比较进步的一面。但作者的基本政治观却是落后的,他维护封建统治,对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本质缺乏认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义和团的反侵略斗争,这在书中也有明显的表现。《老残游记》的艺术成就在晚清小说里是比较突出的。对人物和景物的描写比较细腻、生动,象大明湖的风光、黄河的冰雪、桃花山的月夜等都写得自然逼真,色彩鲜明。白妞说书一节,写得绘声绘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赞它“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为一部艺术作品,它无论在语言的运用上、在对生活的观察上、在细节的描绘上,都显示出作者不愿因袭、追求创新的精神。《老残游记》最初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李伯元主编的《绣像小说》半月刊上连载,到第十三回中止。第二年在天津《日日新闻》重新发表,共二十回。全书在光绪三十二年出版。后有多种版本。今通行版本为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近人陈翔鹤校,戴鸿森注。这个本子以天津《日日新闻》本为主,参校了《绣像小说》本、亚东图书馆本、艺文书房本,改正误字,订正标点,注释比较简明扼要。对书中的典故、清代的官制,都注得明白确切,对读者很有帮助。

猜你喜欢

  • 学射录

    二卷。清李塨(详《周易传注》)撰。此书卷一为《射法》。首有一段文字述撰作之缘由,大略言射为六艺之一,昔郭子坚任桐乡,曾开雕《射法》一帙,其为序之,而辞义未尽善。某日忽有一叟至,自言学道深山,技击皆精。

  • 六艺流别

    二十卷。明黄佐(1490-1566)撰。黄佐字才伯,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此书采摭汉魏以后之诗文,悉以六经统领。将诗分流五种,其别为二十一种;《书》分流八种,其别四十九种;

  • 嘉靖以来注略

    十四卷。明许重熙编次。重熙少年为诸生,不肯诡遇求闻。晚游太学,著书自娱。有《嘉靖以来注略》等。该书又名《五陵注略》。记嘉靖以来五朝大事,意在与明初洪武时期对比,使人以鉴得失。自正德十六年(1521)四

  • 孔注论语

    一卷。汉孔安国注,清龙璋辑。孔注论语,《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都未著录。只有《家语》载汉孔安国撰《古论语训》二十一篇。后世刘台拱、陈鳣、臧镛堂都疑此书为伪作。至沈涛编纂《辨伪》一书,列举五证

  • 苏斋述学

    一卷。近人钱文霈撰。文霈字汝霖,江苏元和(今江苏省吴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篇首有自序,言考据之学,贵以古书证古书,能会其通,绝不参以臆说。书中所列条目,有的是对前人的误解予以辨正,有的是从各

  • 襄垣县续志

    二卷。清李汝霖纂修。李汝霖字雨人,河北永年县人,咸丰十年(1860)进士,以主事用,签分户部山东司行走,同治九年(1870)改就外任,加同知衔,十三年(1874)选授襄垣知县。光绪初年李汝霖莅任,开始

  • 枫窗小牍

    二卷。宋袁絅撰,袁颐续。二人因史无记载,生卒年、仕履生平俱不详。书中所记皆汴京故事,如艮庙、京城、河渠、宫阙、户口之类杂事,多可于史传参证,论是非亦皆平允。《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小说家类,原无撰人名氏

  • 愚谷丛书

    见《拜经楼丛书》。

  • 唐诗纪

    一百七十卷。明吴琯(生卒年不详)编。吴琯,漳浦(今属福建)人。隆庆辛未进士,曾校刊冯惟讷《古诗纪》。是书亦循其体例。其初唐、盛唐诗已先刊行,故此书仅只一百七十卷,实非完书。卷首有李维桢序及方沅序。其书

  • 尚书既见

    三卷。清庄存与(1719-1788年)撰。庄存与字方耕,号养恬,江苏武进人,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清代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开创者。通六经,尤其擅长《春秋》。他提倡今文经学,发挥《公羊传》,宣传《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