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观堂遗墨

观堂遗墨

二卷。王国维(1877-1927)撰。此编为民国海宁人陈海乾所辑。上卷系彝器图谱题识之文,虽多应酬之作,然见识颇高。与《观堂集林》相比较,亦别具旨趣。如《周玉刀跋》实即《观堂集林陈实说齐侯二壶跋》,惟行文遣词略有不同。又如《飞燕角跋》则为《集林》卷三之《释觥》篇衍化而来。此外各篇多散见于《观堂别集》,而内容亦时有异同。而《明抄北涧集跋》、《拜经模览古图跋》、《乐庵居士五十寿序》三篇,均为别集失收,亦赖此书得见全文。下卷乃致蒋孟苹父子、及徐积余等手札,大半为蒋氏编书目时所作,时时涉及校理书籍之事,佚闻颇多,可作近代史料参考。有民国本,上海古籍书店《王国维遗书》(1983.9)亦收录。

猜你喜欢

  • 论世编

    见《图书编》。

  • 寄楮备谈

    一卷。清奕赓撰。此书成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记载了清宫廷的一些史事、掌故。书中首先介绍了清宣宗如何俭行重德、清高宗如何仁慈忠孝、清圣祖如何仁爱武勇等内容;其次记载了清宫廷遗闻、典故等内容;第三

  • 四书绎注

    不分卷。清王锬撰。锬字一雪,河南柘城(今河南柘城)人。是编于《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均分章而不分卷。自序云:“孔子之道在四书,朱子注之,而孔子之道明,是孔子之道在朱子矣。”王锬的绎注,虽

  • 先泽残存

    八种,九卷;续编八种,八卷。民国王元增辑。王元增,江苏嘉定人。是书汇集己刊印流传之其先人遗著而成,分正续两编。正编收清王鸣盛二种、王汝翼一种、王之翰二种、王嗣祥、王文思、王其康各一种。续编收清王焜一种

  • 甲申廷臣传

    一卷。明李长祥撰。长祥字研斋,夔州(今四川东部)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入翰林为史官,授少司马都帅于外。清兵入关后,被捕就义。著有《天问阁集》。该书记甲申廷臣,撰于顺治三年(1646)之后。卷

  • 太极图分解

    一卷。不著撰人。天一阁书目作罗鹤撰,但书有自称“鹗曰”之言,则其名鹗非名鹤。《江西通志》载,罗鹗,宜黄人,嘉靖辛酉举人,官至思南府同知。当即其人。该书列周敦颐《太极图说》与朱熹之注,而申陆九渊之说以驳

  • 言旧录

    一卷。清张金吾(生卒年不详)撰。金吾字月霄,江苏常熟人,古文献学家。该书记其生前学术经历。书中有其妻季景和序。金吾四十一岁时,景和亡故,再两年金吾亦故去。此书止于金吾四十二岁时。金吾喜藏书,有《爱日精

  • 城北草堂诗钞

    四卷。《诗余》二卷。《词余》一卷。清顾夔(约1841前后在世)撰。顾夔初名恒,字荃士,号卿裳。生卒里贯均不详。道光六年(1826)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山西灵和县知县。其诗文风清雅。此集共诗四卷。卷一

  • 诗疑笔记

    七卷。清夏味堂撰。味堂字淡人,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生卒年不详。此书号称宗毛传,往往有不得毛诗意处。但有些解释颇有所据,可做为一解,供学诗者参考。有嘉庆甲戌(1815)梅花书屋刻本。

  • 区种图说

    一卷。清孙宅揆(生卒年不详)撰。孙宅揆,字熙载,号毅斋,馆陶(今河北馆陶县)人。康熙六十年(1721),孙宅揆在认真研究同时代人朱龙耀有关“区种”著作的基础上,写成《区种图说》(又称《教稼书》)一书。